1:弱韓定毒計,巧匠入虎穴公元前246年,韓國新鄭&秦國鹹陽)
主要事件:麵對日益強大的秦國威脅,韓國君臣苦思“疲秦之計”。水工鄭國臨危受命,肩負“間諜”使命入秦,遊說秦國修建大規模水利工程,意圖消耗秦國國力。
韓國都城新鄭,籠罩在一片愁雲慘霧之中。昔日的“勁韓”早已威風不再,成了七雄中最弱小的一個。朝堂之上,韓桓惠王韓王安之父)麵色灰敗,手指在地圖上秦國那大片刺眼的疆土上劃過,重重敲擊著靠近韓國的邊境線。
“諸卿!秦人虎狼之心,昭然若揭!函穀關外,日夜操練不休!糧秣輜重,堆積如山!下一個目標,不是我韓國,還能是誰?!”韓王的聲音帶著恐懼和絕望,“難道寡人真要坐等亡國,做那秦國的階下囚嗎?!”
滿朝文武,噤若寒蟬。硬拚?韓軍不堪一擊。求和?秦國貪得無厭,割地隻能暫緩一時滅亡。聯縱?各國畏秦如虎,人心渙散。大殿裡死一般寂靜,隻有韓王粗重的喘息聲。
“大王,”一個蒼老的聲音打破了沉默,是相國公仲侈。他眼中閃爍著陰鷙的光芒,“臣有一計,或可暫緩秦人兵鋒!”
“哦?相國快講!”韓王如同抓住了救命稻草。
“此計名曰——疲秦!”公仲侈一字一頓地說,“秦人雖強,然其力亦有耗儘之時!我大韓有一寶,可獻於秦!”
“何寶?”韓王疑惑。
“水工之技!”公仲侈嘴角勾起一絲冷笑,“尤其是……精通關中水係之人!臣聞秦國關中沃野千裡,卻常有旱澇之憂。若能派遣一位頂尖水工入秦,極力遊說秦國修建一條前所未有的大型水渠,引涇入洛,橫貫關中!此工程浩大無比,需征發民夫數十萬,耗用錢糧無數,耗時更要以十年計!秦人一旦興此大役,必然國力大損,民怨沸騰,短期內絕無力東顧我韓國!此乃‘疲秦’之計,為我大韓爭取喘息之機!”
韓王眼睛一亮,隨即又暗淡下來:“計是好計……然,秦國君臣豈是愚鈍之輩?豈肯輕易上當?派去的工匠,若露了馬腳,反會加速招致秦人報複!”
“所以,人選至關重要!”公仲侈目光掃向殿下一位沉默的中年人,“此人須是真正的治水天才,能拿出讓秦人心動的完美渠線規劃;此人須有堅定的意誌,能承受巨大的壓力;此人……”他頓了頓,聲音低沉下去,“更須有為國犧牲的覺悟!即使……即使最終身份暴露,也絕不可牽連韓國!”
所有人的目光聚焦在一個人身上——水工鄭國。他約莫四十歲,衣著簡樸,麵容黝黑,雙手布滿老繭,眼神卻異常清澈明亮,仿佛蘊含著山川河流的脈絡。他是韓國最負盛名的水工,對關中水係了如指掌。
鄭國感受到那沉甸甸的目光,心中五味雜陳。修渠治水,澤被蒼生,本是水工無上的榮耀。可如今,卻要成為傾覆敵國的利器?這非他所願!但……韓國是他的故國!父母妻兒皆在韓地!秦兵若至,玉石俱焚!
他深吸一口氣,出列跪拜,聲音不大卻異常堅定:“臣……鄭國,願往秦國!”
韓王大喜:“好!鄭卿!此事關乎韓國社稷!你之功勞,寡人永記於心!你的家人,寡人定會好生照料!”這既是許諾,也是無形的枷鎖。
幾天後,鄭國帶著幾名學徒,背負著精心繪製的引涇入洛水利圖卷,踏上了西去鹹陽的道路。他一步三回頭,望著新鄭城頭殘破的旗幟,心中默念:“此去不為功名,不為富貴,隻為故國再喘息片刻……秦人啊,鄭國對不住你們即將付出的血汗,但……這水渠本身,將是真正的傑作……”
與此同時,秦國鹹陽,章台宮。年僅十三歲的秦王嬴政端坐於王位之上,雖然年幼,但眉宇間已隱隱透出一股迫人的威勢。實際掌權的相國呂不韋立於階下,正與群臣商議國事。
“大王,相國,”一位大臣奏道,“韓國近日派遣其國內頂尖水工鄭國入秦,聲稱願為我大秦規劃一條引涇水入洛水、澆灌整個關中平原的超級水渠!所獻圖籍,詳實精密,堪稱奇觀!據說此渠若成,可化關中無數澤鹵鹽堿地為良田沃野!”
年輕的嬴政眼中閃過一絲興趣。富國強兵,糧食是根本!關中若能多出萬頃良田,秦軍東出將更有底氣!
呂不韋撚須沉吟:“哦?韓人如此好心?鄭國之名,本相亦有耳聞,確為水利大家。隻是……此事耗費必然驚人,需謹慎權衡。”
另一位大臣,出身秦國宗室的老將蒙驁蒙恬祖父),卻冷哼一聲:“哼!韓人狡詐,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此渠工程浩大,必要征發我數十萬民夫,耗費十年糧秣!恐是韓人的‘疲秦’毒計,欲耗我國力,阻我東進!”
朝堂上頓時議論紛紛,支持和反對的聲音交織。
嬴政的目光掃過爭論的群臣,最後落在一直沉默的李斯此時尚為呂不韋門客,後為秦丞相)身上。李斯感受到秦王的目光,上前一步,謹慎地說:“大王,相國。韓人之計,或真或假。然關中水利,確係國本。不妨先見見那鄭國,察其言,觀其行,再詳查其渠線規劃是否可行。若真能利在千秋,些許耗費,也值得一試。亦可借此觀察韓人真實意圖。”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嬴政微微頷首,稚嫩的聲音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準!宣鄭國入殿!著少府掌管皇室財政和工程)會同水工,詳勘其所獻渠線!務必查清利弊,再做定奪!”
【本章啟示】韓國的“疲秦計”源於生存的恐懼與思維局限,隻看到消耗對手的短期效應,卻低估了對手化解危機的能力與工程的長期價值。這警示我們:困境中尋求出路,應著眼於提升自身實力如韓國應改革圖強),而非寄希望於削弱對手的“奇謀”;同時,真正的價值如鄭國的技術)往往能超越陰謀的初衷。
2:赤心鑄長渠,暗湧驚雷起公元前246年—前237年,關中大地涇洛之間)
主要事件:秦國決策修建鄭國渠,工程浩大展開。鄭國全身心投入工程建設,展現出卓越的水利才華。工程龐大耗費驚人,引起秦國保守勢力不滿與懷疑,“疲秦”陰謀逐漸浮出水麵。
鄭國站在涇水岸邊凜冽的寒風中,望著渾濁洶湧的河水奔騰東去。他展開手中那份浸透了自己心血與無奈的水利圖卷,向秦王嬴政、相國呂不韋以及秦國眾多大臣、水工詳細講解:
“大王,相國,諸位請看!”鄭國的聲音因激動而略帶沙啞,手指在地圖上堅定地移動,“引涇口當設於瓠口今陝西涇陽縣西北)!此地河道狹窄,水流湍急,易於築壩壅水!”
他的手指沿著精心設計的渠線一路向東:“渠線由此引出,需鑿穿仲山、瓠山,此為最艱巨之工!渠水穿山而出,沿北麵山麓蜿蜒東行,彙納沿途冶峪、清峪、濁峪、石川河等眾多水源,最終注入洛河!此乃‘橫絕之術’,截斷諸多自然水道,強行將水引向關中平原北部地勢較高、最為乾旱貧瘠的鹽堿荒地!”
地圖上的線條仿佛有了生命,一條人工天河即將橫貫關中。鄭國的講解充滿了激情和對水利規律的深刻把握,每一個細節都考慮周全,展現了無與倫比的專業素養。
“此渠若成,可溉澤鹵之地四萬餘頃約合今280萬畝)!”鄭國擲地有聲地說,“關中北部,鹽堿儘去,皆成膏腴!畝產可增數倍不止!秦國根基,將穩如泰山!”這一刻,他幾乎忘記了自己間諜的身份,完全沉浸在創造一個水利奇跡的憧憬中。
嬴政雖然年少,但極具戰略眼光。他聽著鄭國的講述,看著那宏大的藍圖,心中激蕩著打造一個“天府之國”的雄心壯誌!有了關中這個超級糧倉,大秦銳士將再無後顧之憂!
“彩!”秦王政忍不住稱讚出聲,“鄭卿真乃大才!此渠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呂不韋也深以為然,作為執政者,他同樣明白糧食的重要性。老將蒙驁雖仍有疑慮,但在秦王和相國都支持的情況下,也不好再強烈反對。
“好!”嬴政拍案定奪:“即命鄭國為總水工,全權負責此渠修建!少府傾力配合,征發民夫三十萬!國庫錢糧,優先保障!此渠,就命名為——鄭國渠!望卿不負寡人厚望,早日功成!”史載渠名確為鄭國渠)
隨著秦王的詔令,整個關中平原沸騰了!三十萬民夫,從三秦大地彙聚而來。旌旗招展,人聲鼎沸。瓠口成為巨大的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