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朝衣——晁錯削藩與七國烽煙》
1:山雨欲來風滿樓約公元前157年公元前155年長安未央宮)
漢文帝的仁政餘溫尚未散儘,年輕的漢景帝劉啟端坐在未央宮冰冷的禦座上,眉頭緊鎖。他剛剛接手的大漢帝國,表麵平靜,底下卻暗流洶湧。新帝登基的憂慮)
最大的那塊心病,就是那些散落在帝國各處方圓千裡、宛如國中之國的諸侯王國!尤其是吳國!吳王劉濞,是漢高祖劉邦的親侄子,論輩分是景帝的堂叔。這老頭在富庶的吳地今江浙一帶)經營了近四十年!關鍵背景:諸侯尾大不掉,尤以吳國為甚)
吳國有多強?靠著臨海的優勢和境內豐富的銅礦豫章郡銅山),劉濞自己鑄錢!那“吳錢”嘩啦啦地流,比朝廷的“半兩錢”還受歡迎。更彆提還有煮海水為鹽的暴利!吳國國庫充盈得流油,百姓還不用交稅賦!吳國的經濟實力:錢鹽無憂)
“這哪是藩王?分明是土皇帝!”景帝狠狠地將一份關於吳國“招攬天下亡命之徒”的密報拍在禦案上,聲音裡透著寒意和一絲不易察覺的焦慮。景帝的憤怒與忌憚)
這時,一個身著深色官袍、麵容清臒、眼神銳利如鷹的中年官員站了出來。他就是禦史大夫晁錯,景帝當太子時的老師太子家令),如今是景帝最信任的智囊之一。主角登場:晁錯形象)
“陛下!”晁錯的聲音帶著一種不容置疑的堅定和急迫,“諸侯強大,已成帝國心腹大患!吳王劉濞,稱病不朝已二十餘年,私鑄錢幣,煮鹽牟利,收買人心,招納亡命,其心叵測!長此以往,必生禍亂!當斷不斷,反受其亂啊陛下!”晁錯的核心論點:削藩迫在眉睫)
他展開一幅巨大的地圖,手指重重地點在吳、楚、趙等幾個大國的位置上:
“陛下請看!諸王封地過大,甲兵過盛,法令自出,儼然獨立王國!若不及早削奪其郡縣,削弱其實力,恐有朝一日,禍起蕭牆,悔之晚矣!今日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禍小;不削,反遲,禍大!”關鍵主張:削藩論的核心邏輯“削亦反,不削亦反”)
這番石破天驚又極具煽動力的話,像一把重錘敲在景帝心上,也像一把利刃刺向殿內其他大臣。朝堂震動)
關鍵事件:朝堂激辯
以竇嬰竇太後侄子,時任大將軍,後封魏其侯)為首的一些大臣立刻站出來反對:
“晁大夫此言差矣!”竇嬰聲音洪亮,“高祖皇帝分封同姓為王,乃為藩屏皇室,拱衛中央!如今無故削奪諸侯之地,豈非自毀長城?恐寒了宗室之心,更激生變故!吳王雖有過失,然其乃陛下至親,當以德化之,徐徐圖之,豈可操之過急?”反對派觀點:維穩為主,反對激進)
另一位老臣也憂心忡忡:“削藩猶如抱薪救火,薪不儘,火不滅。驟然削地,必引火燒身啊陛下!”
晁錯毫不退讓,目光如炬地掃過反對者:“諸位所言,皆是婦人之仁!隻圖眼前苟安!豈不知姑息養奸,終成大患?吳王劉濞,狼子野心,路人皆知!與其坐等他羽翼豐滿,舉刀霍霍向長安,不如趁其尚未完全準備妥當,先發製人!此乃為國家社稷長治久安計,非為一己之私!”晁錯的強硬反駁:為國謀遠慮)
他轉向景帝,言辭懇切,甚至帶著一絲孤臣的悲壯:“臣晁錯,唯知為陛下劃策,為大漢謀劃!縱使因此得罪天下諸侯,招致萬世罵名,錯亦在所不惜!若能使陛下高枕無憂,社稷穩固,錯……雖死無憾!”關鍵表態:孤忠與決心)
景帝劉啟看著老師那近乎殉道般的眼神,聽著那句“削亦反,不削亦反”的冷酷預言,再想想父親文帝晚年對這些諸侯王的隱憂……他心中的天平,重重地傾向了晁錯。
“晁愛卿所言……”景帝的聲音低沉而有力,帶著帝王的決斷,“實乃老成謀國之言!諸侯坐大,確非社稷之福!朕意已決,采納禦史大夫之議,推行削藩!”關鍵決策:景帝拍板削藩)
一道道削藩詔書如同冰冷的利刃,從長安飛出,刺向諸侯王國:
削楚王劉戊的東海郡!
削趙王劉遂的常山郡!
削膠西王劉卬的六個縣!……每一道詔書,都像在滾燙的油鍋裡滴入冷水,在那些驕橫慣了的諸侯王心中,激起驚濤駭浪和衝天的怒火!
【本章啟迪】:晁錯的削藩之議洞察危機與銳意改革)與朝堂之爭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碰撞)。警示我們:洞見危機諸侯坐大)需要勇氣晁錯直言),推行變革削藩)更需要擔當雖死無憾)。但改革者晁錯)必須清醒:雷霆手段激烈削奪)固然高效,卻也極易點燃引信諸侯怒火)。理想長治久安)與現實穩定過渡)的平衡,是永恒的課題。
2:“誅晁錯,清君側”烽煙驟起公元前154年正月吳都廣陵長安)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削藩的詔書傳到吳國都城廣陵今揚州),如同點燃了一座巨大的火藥桶!導火索點燃)
吳王劉濞,這位年過六旬、頭發花白卻精神矍鑠的老王爺,看著手中的詔書,發出驚天動地的狂笑,笑聲中充滿了憤怒、譏諷和……終於等到機會的狂喜!劉濞的反應:憤怒與狂喜)
“哈哈哈!好!好一個劉啟!好一個晁錯小兒!”他將詔書狠狠摔在地上,眼中閃爍著豺狼般的凶光,“削吾會稽、豫章兩郡?斷我財源,毀我根基?這是要逼本王上絕路!”削吳國的具體內容)
他猛地站起身,像一頭被激怒的雄獅儘管已是暮年),對殿下的心腹和早已秘密聯絡好的其他幾位使者吼道:
“劉啟小兒聽信奸佞晁錯,變更高祖皇帝法令,侵奪諸侯封地!此乃倒行逆施,人神共憤!我等同為高祖子孫,劉氏宗親,豈能坐視宗廟傾覆,社稷易主?!”劉濞的政治動員)
關鍵事件:七國合謀
他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殺手鐧”,一麵冠冕堂皇的旗幟:
“今日本王決意起兵!誅殺離間我劉氏骨肉的奸賊晁錯!清君側!靖國難!兵鋒所向,直指長安!爾等可敢隨本王誅此國賊,共成大業?!”
“誅晁錯!清君側!”殿下頓時響起一片狂熱的呼喊!核心口號誕生:“誅晁錯,清君側”)
劉濞蓄謀已久:
強大的軍事力量:吳國擁有訓練有素的精兵二十餘萬!他下令國中:“寡人年六十二,少子年十四,皆在行伍!凡年上與寡人同,下與少子等者,皆征發入伍!”全民皆兵)
雄厚的經濟支撐:堆積如山的銅錢吳錢)、堆積如山的海鹽,為戰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血液。錢鹽開道)
廣泛的政治串聯:他的使者早已秘密聯絡了楚王劉戊、趙王劉遂、膠西王劉卬、濟南王劉辟光、淄川王劉賢、膠東王劉雄渠。關鍵事件:七國聯盟形成吳、楚、趙、膠西、濟南、淄川、膠東)劉濞親自北上,與膠西王劉卬一個同樣野心勃勃且貪婪的狠角色)歃血為盟,約定共分天下!關鍵事件:歃血為盟,分割天下)
七國聯軍,號稱“五十萬”大軍實際兵力約三十餘萬),以吳楚聯軍為主力,氣勢洶洶地從東方、北方,如同決堤的洪水,向長安猛撲而來!聯軍規模與攻勢)
叛軍勢如破竹!尤其是吳楚聯軍,攻勢淩厲,接連攻破朝廷軍隊的防線,兵鋒一度直指中原重鎮梁國景帝胞弟梁王劉武的封地),長安城震動了!關鍵事件:叛亂爆發,兵鋒西指)
未央宮裡,再也沒有了推行削藩時的決斷。年輕的景帝劉啟臉色蒼白,焦慮地在殿內踱步。前線雪片般飛來的都是敗報!告急!求救!景帝的恐慌)
“怎麼會這樣?!晁錯!你不是說削之其反亟,禍小嗎?如今叛軍勢大,朝廷軍隊難以抵擋,這禍哪裡小了?!”景帝的聲音帶著一絲顫抖和難以抑製的憤怒與埋怨,第一次對他的老師兼智囊產生了強烈的質疑。君臣信任的裂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