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曲終奏雅,金石之音
賦文已過大半,司馬相如將上林苑的奢華與天子遊獵的盛況推向了極致。殿內眾人,包括武帝在內,都仿佛經曆了一場酣暢淋漓的精神馳騁,臉上洋溢著滿足與興奮的紅光。就在這情緒高漲的頂點,司馬相如誦讀的聲音陡然一轉,變得低沉而凝重:
“於是酒中樂酣,天子芒然而思,似若有亡。曰:‘嗟乎,此大奢侈!朕以覽聽餘閒,無事棄日……’”
剛才還沉浸在狩獵快感中的劉徹,臉上的笑容微微一滯。“芒然而思?似若有亡?”皇帝心中也“亡”了什麼?劉徹敲擊禦榻的手指停了下來,身體重新靠在榻背上,臉上的興奮之色漸漸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被觸動的深思。他微微蹙起眉頭,看著殿中那個沉浸在自己文字世界裡的文人。
司馬相如仿佛沒有察覺到帝王微妙的變化,他的聲音更加懇切,帶著一種穿透繁華直抵本質的力量:
“夫以諸侯之細,而樂萬乘之侈,仆恐百姓被其尤也!……”
他借“天子”之口,點出了這極致的奢華背後,是“務在獨樂,不顧眾庶”的隱憂!矛頭直指帝王享樂主義的核心!接著,他筆鋒如刀,提出了振聾發聵的主張:
“於是乎乃解酒罷獵……遊於六藝之囿,馳騖乎仁義之塗……德隆於三皇,功羨於五帝!”
解酒罷獵!歸心於仁義道德和治國理政的“六藝之囿”!這才是真正的帝王功業,超越三皇五帝的基石!
清涼殿內,瞬間鴉雀無聲。剛才還熱烈的氛圍像是被兜頭澆了一盆冰水。侍立的近臣們麵麵相覷,大氣不敢出。嚴助偷眼覷著皇帝的臉色,吾丘壽王則悄悄低下了頭。誰也沒想到,這華美絕倫的賦文,竟在最高潮處陡然轉向如此尖銳的諷諫!
劉徹臉上的表情徹底沉靜下來。他精明的目光如同鷹隼審視獵物,牢牢鎖定在司馬相如身上。那目光裡有驚訝,有審視,甚至有幾分被冒犯的慍怒,但更多的是一種複雜的、權衡利弊的冷靜。他能感受到這篇賦文的重量,後半段的規諫如同鑲嵌在皇冠上的尖銳寶石,耀眼卻也紮手。司馬相如啊司馬相如,你果然不隻是個會寫漂亮文章的弄臣!
沉默持續了仿佛一個世紀那麼漫長。司馬相如念完最後一個字,恭敬地合上竹簡,深深躬下身,後背的衣衫已被冷汗微微浸濕。殿內落針可聞,隻剩下冰鑒散發出的絲絲寒氣。
終於,劉徹緩緩抬起手,輕輕拍了兩下。掌聲在寂靜的大殿裡顯得格外突兀和意味深長。
“好!好一篇《上林賦》!”劉徹的聲音恢複了平靜,甚至帶著一絲笑意,“前段鋪陳,氣象萬千,儘顯我大漢威儀!後段…後段更是用心良苦,曲終而奏雅,深得諷喻之旨!司馬相如果然大才!賞!”
皇帝的讚譽聽起來依舊慷慨,但侍立一旁的宦官總管楊得意卻敏銳地捕捉到,陛下在說出“用心良苦”、“諷喻之旨”這幾個字時,語調有極其細微的加重和停頓。賞賜是給前段的華彩,而後段的規諫…似乎被這“用心良苦”的評價巧妙地包裹起來,懸在了半空。
本章警示:真正的勇者,敢於在華美的樂章中奏響刺耳卻必要的清醒之音。司馬相如在賦末的“曲終奏雅”,是文人的風骨與擔當——即便麵對至高皇權,也要為蒼生言說。最華麗的諫言,若遇不上願意傾聽的耳朵,終究隻是空穀回音。
4:餘音繞梁,功過誰評
厚重的宮門在身後緩緩關閉,隔絕了清涼殿內那混合著龍涎香、冰鑒寒氣與權力博弈的特殊氣息。司馬相如抱著那個裝了皇帝賞賜的描金漆盒,一步步走在宮牆夾道之中。午後的陽光斜斜照在高聳的朱紅宮牆上,投下長長的、沉重的陰影,也將他的身影拉得很長很長。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皇帝慷慨的賞賜是實打實的:絲綢、美玉還有象征著恩寵的黃金。這足以讓他在長安城過上體麵富足的生活,也讓遠在蜀郡當壚賣酒的卓文君可以安心了。他完成了揚名天下、獲得君王賞識的夙願,《上林賦》之名明日必將震動京華。
然而,司馬相如心中並無多少喜悅,反而充斥著一種難以言喻的空曠和疲憊。他成功了,也失敗了。《上林賦》如同一顆投入深水的石子,前半段激起了帝王心潮澎湃的浪花,而後半段那凝聚了他所有赤誠與憂慮的規諫核心,卻仿佛沉入了深不可測的湖底,隻泛起一圈微不足道的漣漪便歸於沉寂。天子聽進去了嗎?他會“解酒罷獵”、回歸“仁義之塗”嗎?
就在這時,一陣嘹亮而急促的號角聲隱隱傳來!
嗚——嗚嗚嗚——!
緊接著,是如同悶雷般滾動的馬蹄聲,由遠及近,震得宮牆上的塵土都簌簌落下。一隊盔甲鮮明、氣勢洶洶的羽林郎騎兵,護衛著幾輛華麗的車駕,旋風般從宮內的馳道衝出,向著長安城西郊的方向疾馳而去!為首騎士擎著的巨大旌旗上,赫然繡著一隻張牙舞爪的斑斕猛虎——這正是天子禁苑狩獵的旗幟!
馬蹄踏起的煙塵彌漫在宮道上,撲了司馬相如一臉。他站在原地,抱著賞賜的木匣,靜靜地看著那隊人馬消失在宮門之外,卷起的塵土在陽光下飛舞、彌漫,最終緩緩落下。
馬蹄聲和號角聲漸漸遠去,皇宮重歸肅穆。司馬相如低下頭,看著懷中沉甸甸的賞賜木匣。華麗的漆麵在陽光下反射著刺眼的光。他嘴角扯出一個苦澀又帶著幾分自嘲的弧度。那篇耗費心血、字字珠璣的《上林賦》,那篇試圖用文字的巨網罩住帝王馳騁欲望的鴻篇巨製,最終,似乎隻換來了一場更盛大的狩獵?
他抬頭望向遠處天際,上林苑方向隱約傳來了一聲猛獸的悠長咆哮,仿佛在為這場才華與權力、規諫與享樂的較量,畫下一個蒼涼而意味深長的注腳。
司馬相如緊了緊手中的木匣,轉身,沿著長長的宮牆夾道,一步步向外走去。他的身影在巨大宮牆的陰影裡顯得有些渺小,卻又無比清晰。那篇《上林賦》,連同他未能實現的規諫之心,如同那聲遠去的獸吼,將久久回蕩在帝國的天空之下,等待著或許永遠也不會到來的回響。
本章警示:文字的魅力能觸動心靈,卻未必能扭轉現實的軌跡。馬蹄踏碎了規諫的餘音,也提醒我們:改變需要行動者的決心與執行力。才華與理想的價值,有時不在即時的回響,而在其點亮的思想之光,穿越時空,燭照後人。
喜歡天朝魂請大家收藏:()天朝魂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