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 帝國的榮光_天朝魂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天朝魂 > 第219 帝國的榮光

第219 帝國的榮光(1 / 2)

麒麟閣十一功臣帝國的榮光公元前51年)

1:盛世追思,丹青重諾公元前51年冬)

長安的初雪,細碎而安靜地落在未央宮層層疊疊的琉璃瓦上,將這座帝國的心臟裝點得肅穆莊嚴。宣室殿內,暖爐散發著鬆木的清香,驅散了冬日的寒意。然而,漢宣帝劉詢的心中,卻湧動著一股難以名狀的暖流,這暖流並非爐火帶來的,而源自他對帝國過往二十餘年崢嶸歲月的深切回望。

他站在巨大的輿圖前,手指緩緩劃過帝國的疆域:東至大海,西逾蔥嶺,北控大漠,南撫百越。這廣袤的版圖,這來之不易的“昭宣中興”的繁華景象,豈是他一人之功?宣帝的目光變得深邃,那些模糊又清晰的身影,一個個浮現在眼前:有的如山嶽般沉穩,有的如烈火般剛烈,有的如流水般潤澤無聲。

“陛下,夜深了,該安歇了。”老內侍輕聲提醒。

宣帝沒有回頭,聲音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激動:“朕睡不著啊。去看看庫房裡那些舊日的奏疏……嗯,就是元康、神爵年間宣帝年號)的。”

老內侍很快捧來幾個沉重的漆盒。宣帝親手打開,頓時,一股陳舊的墨香和紙張特有的氣息撲麵而來。他小心翼翼地拿起一卷帛書,緩緩展開——那正是幾十年前霍光廢黜昌邑王劉賀、擁立自己這個“流落民間”的皇曾孫為帝的聯名奏疏!上麵的簽名,有些墨跡已淡,有些名字的主人早已作古。

他的指尖顫抖著撫過那些名字:丞相楊敞、大司農田延年、大將軍霍光、車騎將軍張安世、前將軍韓增、禦史大夫丙吉……一個個名字,仿佛帶著溫度,喚醒了他塵封的記憶。

他想起了即位之初那個風雨飄搖的夜晚,是霍光如定海神針般站在自己身邊,力排眾議,穩定了朝局。這位權傾天下的“大司馬大將軍”,將自己的威勢化作他坐穩帝位的基石。縱然霍光生前權勢滔天,甚至令年輕的自己也不得不心存忌憚,但宣帝此刻心中唯有歎息與感激:沒有霍光的決斷與支撐,何來今日的自己?

他的目光掃過奏疏上另一個熟悉的名字——張安世。影像清晰起來:霍光每一次雷霆般的決策背後,似乎總能看到張安世那謹慎低調、如同影子般默默處理著龐大帝國具體政務的身影。他像最精密的齒輪,確保著霍光這台龐大權力機器的高效運轉,又在霍光身後,以老成謀國之力,穩穩托住了初掌大權的自己。那種潤物細無聲的忠誠和實乾,此刻想來,尤為珍貴。

“丙吉……”宣帝喃喃念出這個名字,心頭湧起一股特殊的暖流。當年繈褓之中,被卷入祖父戾太子巫蠱之禍,命懸一線,正是時任廷尉監的丙吉,頂著巨大的政治壓力,拒不執行處死皇曾孫的命令,還設法找來兩個女囚用乳汁偷偷喂養他。這份再造之恩,宣帝永銘於心。即使後來身登大寶,丙吉也從未以此居功,依舊兢兢業業,為國儘忠。

還有那位白發蒼蒼卻忠勇不減的老將軍趙充國。宣帝眼前浮現出金城塞外今甘肅蘭州西北)的風沙。神爵元年公元前61年),西羌叛亂,烽煙四起。朝堂上充斥著浮躁的“速戰速決”聲浪,唯有老將軍趙充國力排眾議,上書《屯田十二便》,堅持“以逸待勞,屯田固守,分化瓦解”的戰略。宣帝還記得自己當時的猶豫與反複,甚至下詔斥責趙充國遲疑不前。然而,這位老將頂住了巨大壓力,反複上書陳說利害,最終用無可辯駁的勝利——平定羌亂,同時為國家節省了億萬軍費,證明了他那看似“遲緩”的戰略是何等高瞻遠矚。

老臣魏相那剛正不阿的身影也清晰起來。宣帝記得自己初掌權柄時,霍氏家族餘威尚存,群臣多緘口不言。唯有時任丞相的魏相,如同不畏強權的諫官,屢次在朝堂上直言進諫,痛陳霍氏家族奢僭不法及其黨羽為禍之烈,言辭犀利,擲地有聲。正是魏相的剛直,為宣帝最終下定決心徹底鏟除霍氏勢力、實現真正的親政,提供了強大的道義支持和輿論準備。

杜延年杜周之子,麒麟閣功臣)、劉德宗室,麒麟閣功臣)、梁丘賀經學大師,麒麟閣功臣)、蕭望之一代大儒,麒麟閣功臣)、蘇武持節不屈的使臣,麒麟閣功臣)……一個個名字,一段段往事,如同畫卷般在宣帝心中展開。他們或運籌帷幄,或征戰沙場,或直言敢諫,或教化人心,或守護氣節,正是這些股肱之臣,用自己的智慧、忠誠、勇氣甚至生命,拱衛著皇權,支撐著帝國度過了低穀,走向了中興。

一股強烈的衝動在宣帝胸中激蕩:他們的功勳,豈能隨著時光流逝而消磨?他們的名字,豈能隻在冰冷的史料中沉寂?“丹青留影,功勳永記!”宣帝猛地轉身,目光如炬,對老內侍斬釘截鐵地下令:“傳旨!”

“臣在!”內侍躬身。

“命少府掌管皇家手工業的機構),擇未央宮麒麟閣未央宮中收藏秘書、陳列功臣畫像之所),立即著手繪製功臣畫像!”宣帝的聲音在大殿中回蕩,帶著不容置疑的決斷,“名單: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霍光、衛將軍富平侯張安世、前將軍龍額侯韓增、後將軍營平侯趙充國、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陽侯丙吉、太仆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陽城侯劉德、少府梁丘賀、太子太傅蕭望之、典屬國蘇武!凡十一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宣帝頓了頓,眼中閃過一絲極其複雜而鄭重的光芒,補充道:“霍大將軍像旁,不書其名,隻書:‘大司馬大將軍博陸侯姓霍氏’!其餘功臣,皆書其官爵、姓名於側。”這特殊的恩典,是對霍光定策安邦、再造大漢社稷的無上尊崇。

老內侍心中一凜,躬身應是。他知道,這份名單和這道諭旨,必將震動朝野,名垂千古。

本章警示:站在巔峰回望來路,真正的帝王胸懷能穿透權謀的迷霧,看見那些支撐帝國的脊梁——銘記功勳,不僅是感恩,更是為後世照亮前行的燈塔。

2:筆墨丹心,群英薈萃公元前51年冬日)

旨意下達,少府的能工巧匠們立刻行動起來。麒麟閣——這座位於未央宮西北隅、通常用於珍藏皇家典籍和重要檔案的樓閣,被賦予了全新的、足以光照千秋的使命。閣內原有的器物被小心移出,牆壁被仔細清掃打磨,預備承載即將到來的無上榮光。

少府丞少府副官)親自督辦,召集了長安城乃至全國最頂尖的畫師。這些畫師深知責任重大,任務下達後,他們做的第一件事並非鋪紙研墨,而是埋頭於浩瀚的皇家檔案庫和參與過重大事件的官員記憶中,開始了漫長而細致的“尋人”之旅。

對於已逝的功臣如霍光、韓增等,這是最艱難的一環。畫師們拜訪霍府故吏、霍皇後霍光之女,宣帝廢後)宮中舊人,甚至懇請曾與霍光共事的老臣如張安世、杜延年回憶細節。

“大將軍眉骨甚高,雙目深邃如鷹隼,不怒自威。鼻梁挺直,唇線剛毅,下頜方正。身形魁梧,肩背寬闊,即使在府中閒坐,腰背亦挺直如鬆。”一位曾在霍光府中做過門客的老者,在畫師反複追問下,努力回憶著二十多年前的印象。

另一位曾隨霍光出征的老兵補充道:“大將軍看人時,目光如電,仿佛能穿透人心。他習慣左手按在腰間劍柄上,即使身著常服亦是如此。”

畫師們將這些碎片化的描述反複拚湊、推敲,畫出一幅幅草稿,再請熟知霍光相貌的老臣甄彆。張安世默默看了良久,指著其中一幅草稿上人物的下巴輪廓:“這裡……稍寬了些。”又指著眼神:“威嚴有餘,深謀遠慮之感稍欠。”畫師們立刻修改。一張融合了眾人記憶、力求神形兼備的霍光畫像草稿,在無數次修改後,終於初步成形。

對於尚在世的功臣,畫師們得以直接麵對真人寫生。這同樣是巨大的挑戰。他們不僅要畫出形貌,更要捕捉人物獨特的神韻與氣質。

他們來到丞相府魏相時任丞相)。魏相正在批閱公文,眉宇間凝聚著憂慮國事的沉鬱。畫師恭敬請求。魏相放下筆,神情略顯疲憊卻帶著拒人千裡的剛正:“畫吧,不必拘禮。”畫師凝神觀察這位鐵腕丞相:額頭寬闊,皺紋深刻如犁痕,法令紋如刀刻,嘴唇緊抿,眼神銳利而略顯疲憊,透著一股不容置疑的威嚴與憂勞國事的滄桑。畫師小心翼翼地在絹帛上勾勒,力求捕捉那如山嶽般沉穩又帶著千鈞重擔的神髓。

他們前往博陽侯府丙吉封爵)。丙吉正坐在暖爐旁讀書,神態安詳平和。見到畫師,他溫和地笑了笑:“辛苦諸位了。”畫師們感受到一種如春風般的溫暖。他們描繪丙吉:麵容清臒慈和,須發已白卻梳理得一絲不苟,眼角有深深的魚尾紋,那是常年微笑留下的痕跡。眼神深邃而充滿仁憫,仿佛能包容世間一切疾苦。畫師特意捕捉了他低頭看書時,那充滿長者智慧與溫情的側麵輪廓。

在杜延年府中,這位曆經宦海浮沉的太仆掌管皇帝車馬禮儀)顯得平和通達。畫師描繪他圓潤而富態的臉龐,目光沉穩中帶著洞察世事的通透。

宗正劉德掌管皇族事務)則一派儒雅學者的風範,畫師著重刻畫他手持書卷、眼神專注的學者氣質。

少府梁丘賀掌管皇家財政)因精通《易經》而聞名,畫師捕捉他清瘦麵容上那份學者特有的專注與睿智。

太子太傅蕭望之是當世大儒,端坐講學時,神情莊重肅穆,目光炯炯有神,胡須梳理得一絲不亂,儘顯一代帝師風範。畫師深知這是未來儲君的老師,每一筆都帶著敬畏。

畫師們的最後一站,是那座簡樸得近乎清寒的典屬國主管外交)官舍。他們見到了傳奇的蘇武。當這位須發儘白如雪、身軀枯瘦但腰杆依然挺直如荒漠中千年不倒的胡楊的老人出現在畫師麵前時,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歲月的風霜和十九年貝加爾湖苦寒牧羊的折磨,在他臉上刻下了最深的烙印:深刻的皺紋如同大地的溝壑,皮膚粗糙黝黑,嘴唇因長期乾裂而顯得蒼白微顫。

“老朽蘇武,拜見典畫。”他的聲音沙啞,卻異常清晰,帶著一種曆經滄桑後的平靜。


最新小说: 逆天改命:我的美女上司 我在都市拆因果 龍脈密碼:九州詭跡 繪骨師 穿越水滸:鄆哥稱帝錄 繡春雪刃 玄黃問道 我的中醫生涯之路 刀都砍崩了,你說他是臥底? 太上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