嶽飛起身之後,也在打量著眼前的天子。
他看到了官家鎧甲上的豁口,看到了他臉上那並非偽裝的疲憊與堅毅。
嶽飛的心中,同樣翻江倒海。
這便是官家?這便是大宋的天子?
他想象過無數次麵聖的場景,或在威嚴的殿宇,或在華麗的行宮。
他從未想過,會是在這樣一座如同地獄般的城頭,以這樣一種方式,與他們的君主相見。
一位與士卒同袍、與城池共存亡的皇帝!
一位敢於將自己置身於刀箭之下的君王!
這一刻,那些“精忠報國”的口號,那些聖賢書中的大道理,都變得無比具象。
它們不再是空洞的教條,而是眼前這位天子,用行動詮釋的信念。
能為這樣的君主效死,夫複何求?!
“嶽卿,你來得,剛剛好。”
崇禎開口了,聲音嘶啞,帶著一種安定人心的語氣。
他沒有過多的褒獎,隻是拍了拍嶽飛那堅實的臂膀,仿佛在對待一個相識多年的戰友。
這一個簡單的動作,這句平淡的話語,卻讓嶽飛虎目一熱。
他後退一步,再次鄭重抱拳。
這一次,他挺直了胸膛,目光灼灼地直視著大宋官家,一字一頓,字字都如同用儘了畢生的力氣:
“為陛下效死,臣,萬死不辭!”
沒有“提頭來見”的豪言,沒有“直搗黃龍”的壯語。
隻有一句最樸實,也最沉重的承諾。
崇禎笑了,笑容燦爛得如同此刻穿透陰霾的陽光。
他轉過身,與嶽飛並肩而立。
君與臣,兩道身影一同望向城外那片狼藉的戰場,望向那倉皇退去的敵軍。
身後,是張叔夜、孫傅、姚友仲等嫡係臣子。
身前,是曆經血火洗禮後,一個嶄新大宋的黎明!
崇禎的思緒,不由得飄回了那個風雨飄搖的大明。
那時他十七歲初登大寶,麵對內憂外患,自己意氣風發,雄心萬丈,欲振頹綱,挽天傾於既倒。
那時,他將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袁崇煥身上,親授尚方寶劍,許以一切便宜行事之權,將整個大明的安危,押注在那一人身上。
“五年平遼”的諾言,崇禎聽得熱血沸騰,以為自己找到了忠臣良將。
卻不曾想,真心錯付,換來的卻是北京保衛戰,祖宗社稷險些傾覆!
那場圍繞京師的血戰,讓崇禎明白了,人心的詭譎,遠比邊關的刀光劍影更加莫測。
朕堂堂大明天子,居然被姓袁的當孩子玩弄!
崇禎覺得自己的感情受到了欺騙,玩弄!
憤恨之下,隻能殺了姓袁的!
其實袁崇煥並未通虜謀叛,崇禎也並未中所謂的離間計,他單純的隻是想殺了那個欺君罔上的騙子!
換做是任何一個皇帝,隻怕都不會輕饒了袁崇煥!
自那以後,崇禎便對所有的大臣,都保持著一份深入骨髓的戒心。
多疑,猜忌,崇禎寧願將權柄緊握手中,也不願再輕信任何一人。
他學會了製衡,學會了猜忌,學會了用帝王的權謀,去維係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
然而,眼前的嶽飛,卻是個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