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走到窗邊,推開窗戶,冰冷的寒風撲麵而來,卻無法冷卻他內心的波瀾。
眺望著遠方,夜色中的汴京城,仿佛一隻浴火重生的鳳凰。
“若非大明積弊百年,自己若是生在和平時期,憑著這份勤勉與心智,起碼也該是一代明君,絕不會落得個吊死煤山的下場!”
崇禎不甘心!
如今,他來到了大宋。
這裡同樣麵臨著外患深重的局麵。
但他堅持抵抗,儘最大努力守城,終於逆天改命!
更有了嶽飛,一個真正值得他傾儘所有去信任、去依靠的股肱之臣。
崇禎的眼中,閃爍著前所未有的光芒。
他知道,這片土地的命運,這大宋的江山,將因他的到來,而徹底改寫。
他要在這裡,重新證明自己!
他要在這裡,建立一個全新的、真正屬於他的帝國!
......
翌日。
集英殿,北宋宮廷最常用的宴會舉辦之地,素來是皇家恩典、薈萃英才的象征。
它位於皇宮文德殿西側,屬外朝區域,便於容納百官。
通常,這裡是舉辦春秋大宴、科舉“聞喜宴”或接待外使的場所,規格之高,非尋常賜宴可比。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殿內陳設莊嚴,鎏金香爐中瑞腦香煙嫋嫋,錦繡帷幔層層垂落,映襯著殿頂的藻井與梁柱上繁複的雕花。
崇禎著玄色常服,端坐禦座,目光銳利地掃視殿中。
文武百官分列兩旁,皆是戰後初愈,神色間難掩疲憊。
但此時的氣氛相當詭異。
原因是今日的座次安排。
大宋立國以來,素有“重文輕武”之風。
文官地位尊崇,武將則常被視作粗鄙,縱有功勳卓著者,也難登大雅之堂。
昔年狄青何等英武,平南定邊,卻終因文官構陷,鬱鬱而終,足見武將地位之卑微。
平日裡,文武官員在朝堂上亦是涇渭分明,更遑論宴席之上。
可今夜,崇禎皇帝卻破了規矩,命人將宗澤、嶽飛等軍中宿將與新貴,安排在了靠前的席位,甚至與知樞密院事孫傅、張叔夜等文臣大員同席而坐。
當嶽飛被引至張叔夜與孫傅那桌時,兩旁侍立的禁衛和端酒的宮女都禁不住側目。
他看到孫相公麵色微滯,但礙於天子在場,也隻是微微頷首示意。
嶽飛心中明鏡,知曉這等安排,是官家有意為之,意在抬高武將地位。
他麵色沉靜,向兩位老臣拱手行禮後,在指定座位上落座。
姚友仲則直接被崇禎欽點,坐於張叔夜右側首位。
這位年輕勇武的都統製,眼中已然泛起了淚光。
他這一生,見慣了武將在文官麵前的謹小慎微,見慣了皇帝對武將的猜忌防備。
大宋立國百年,何曾有過如此場麵?
官家不僅親披甲胄,與將士同守城垣,如今更在如此盛大的國宴上,將他們這些刀頭舔血的武夫,與宰執重臣同席而坐,這簡直是前所未有的恩寵!
殿內,不少武將看到這一幕,皆是心中激動,有人甚至眼眶濕潤。
他們深知,這不單單是官家對他們的個人嘉許,更是對整個武將群體的尊重與抬愛。
那是一種被壓抑了太久,終於被認可的欣慰與感動。
然而,這在一些文臣眼中,卻是另一番光景。
在他們看來,官家這番舉動,有違祖宗之法。
集英殿何等莊重之地,乃是彙聚天下儒雅之士,商議國之大計之所。
如今卻讓一群“粗鄙武夫”登堂入室,與朝中重臣平起平坐,簡直是“禮崩樂壞”!
他們自認乃天下讀書人楷模,為大宋綱常倫理之守護者,豈能容忍這等“不合禮數”的場麵?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