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那金軍元帥完顏宗望的性命,最終是不是嶽飛的箭所終結,對於崇禎帝而言,都已無關緊要。
無論如何,都必須將這份不世之功歸於嶽飛,並大加封賞。
原因無他,在等級森嚴、皇權至上的古代,所有的功勞之中,沒有哪一項能比“救駕”更顯赫、更具震懾力、更能得到帝王的青睞與重用。
救駕之功,不僅僅是救了皇帝個人的性命,更是維護了王朝的穩定與傳承,鞏固了皇權的合法性與神聖性。
這是一份足以讓任何將領平步青雲,甚至流芳百世的無上榮耀。
然而,嶽飛彼時畢竟才二十五歲,正值英年,太過年輕。
雖然在朱仙鎮浴血奮戰,甚至親身犯險救駕,功勳卓著,但若是一下子升官太過突兀,恐會引來軍中老將和文官集團的不滿與非議,不利於朝局的平穩。
因此,在上一次封賞功臣時,崇禎給予了嶽飛極高的禮遇與嘉獎,賜其親衛郎,並任命為禦營統領,這已是掌握皇帝親衛實權的要職。
親衛郎是宋朝武階官體係中第三十一等,相當於一種軍銜,決定著武官的品級、俸祿標準和遷轉資格。
要知道,在嶽飛遇到崇禎帝之前,他僅僅是武階官第五十一等的從九品承信郎,處於武官末等,地位微末。
因救駕有功,嶽飛連續升了二十等,直接跨越了宋代武階官製度中的多個層級,這已經是崇禎破格提拔的上限。
再要提拔,恐怕就要引起軍中其他將領的不滿了。
但崇禎對嶽飛的信任與重視遠非如此,想要狠狠重用,讓其成為獨當一麵的大將!
正愁沒法提拔,天賜良機來了!
這次金軍元帥完顏宗望被射殺,無論真偽,都成為了一件足以載入史冊的大功!
有了這份功勞,崇禎完全可以借此機會,對嶽飛進行名正言順的大封特封。
於是,在莊嚴肅穆的朝會上,崇禎親自為嶽飛作證。
“朕親眼看見,就是嶽飛射殺了完顏宗望!”
麵對群臣,崇禎帝繪聲繪色地描述道,嶽飛當時如何背負著自己,在混亂的金軍陣中七進七出,殺出一條血路,其身形甚至領先了朕一個身位,勇不可當!
他更是強調:“朕在其背後,親眼看到他連射三箭,箭箭奪命!”
接著,崇禎話鋒一轉,略帶遺憾地表示:“由於當時人多混亂,朕也不知那完顏宗望是否當真被嶽卿射殺,但如今,朕已得到確鑿情報,證實完顏宗望確實死於箭傷。此等蓋世奇功,當為嶽飛所有!”
此言一出,朝野震動。
皇帝親口證實,又有誰敢質疑?
嶽飛的英勇形象瞬間被拔高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成為大宋軍民心中新的戰神。
有了皇帝的“鐵證”,嶽飛的晉升便如同順水推舟,勢不可擋。
崇禎旋即下旨,將嶽飛的武階官再升數級,直接提拔為拱衛大夫,位列武階官第十二等!
這意味著,在短短數日之內,嶽飛的武階官連續晉升了近四十等!
如此火箭般的提拔速度,在宋朝武官體係中實屬罕見,足以讓所有軍中同袍豔羨不已。
武階官的每一次遷轉,都代表著地位和待遇的顯著提升,更意味著俸祿的大幅增長,這對於收入普遍不高的中低級武官來說,無疑是巨大的誘惑和激勵。
在宋朝,武階官的高低,是武官社會地位的直接體現。
那些高階武階官,例如太尉、通侍大夫等,往往都是資深將領或皇室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