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月之後,遙遠的金陵府。
一場由金人自己印刷的“祖宗實錄普及本”引發的“金史熱”,正悄然在大宋的都城興起。
起初,這些冊子是隨燕京商隊秘密傳入金陵,皇城司的探子們將它們視為敵情,本以為會是金人彰顯武力,恫嚇宋人的文宣.
卻不料,其中充滿了令人捧腹的“奇聞異事”。
茶樓裡,說書人拍著醒木,眉飛色舞地高喊:“話說金國昭祖,滑鏟打虎摔了個屁墩兒……”
“女真打虎記”迅速成了大宋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談,茶樓裡每天座無虛席,說書人一遍又一遍地講述著昭祖如何“英勇”地滑鏟、如何“笨拙”地摔跤、又如何“記仇”地追著老虎屁股插箭。
有人甚至把這些“神跡”畫成小畫片,孩童們拿著畫片,在街頭巷尾追逐嬉鬨,嘴裡高喊著“金人祖宗摔屁墩兒!”。
昭祖作為金國的早期領袖,本應是英勇的象征。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但李彥仙筆下的“滑鏟打虎”,將這種英勇徹底矮化成了滑稽劇。
摔跤、匕首拿反、追著屁股插箭,這些細節讓本應崇高的英雄事跡,充滿了反差萌和喜劇效果。
宋人笑的是金人的“英雄”竟如此不堪,沒有中原武將的儒雅風範,反像個粗魯的村夫。
這種將英勇貶低為滑稽,將莊嚴的曆史事件解構成一場場粗鄙鬨劇的手法,正是李彥仙的目的,也是能讓宋人讀者會心一笑的精髓所在。
還有那“狗拉爬犁創文字”的故事傳開後,宋人無不嗤之以鼻,又感到莫名的優越感。
在宋人看來,文字是神聖的,是倉頡造字,是文明的象征。
而金人竟將自己文字的起源歸因於狗爪子在雪地裡亂跑,這是對一項嚴肅的文化創造功績的極致矮化和侮辱。
這完美迎合了宋人長期以來以“天朝上國”自居,視北方部族為“蠻夷”,其文字為“蟲鳥書”的優越心理。
皇城司的同僚們在私下裡評論:“妙啊!李百戶此計甚毒!以後我等私下便稱女真文為‘狗爬字’或‘雪地犬書’,看他們還如何妄稱正統!”
最離譜、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金人祖宗“凍尿崩城計”的故事。
更是讓宋人對金人的“智慧”感到啼笑皆非。
百姓們說:“聽一次,比解悶藥還管用!真是笑死個人!”
連金陵的官宦人家,私下裡也在津津樂道地傳播著這些段子。
江南的士大夫們聞聽此計,紛紛搖頭晃腦,裝模作樣地評論:“呃……有傷風化,有傷風化!以此穢物破敵,縱勝亦不武也!真乃夷狄之智,可笑可歎!”
他們將這種“智慧”與諸葛亮“水火之計”等經典戰例對比,金人的計策顯得極其粗鄙、肮臟且完全不靠譜,充滿了對北方苦寒之地和女真“蠻夷”身份的刻板印象和歧視。
仿佛金人除了這種上不了台麵的法子,就再無其他高明計謀。
這些故事共同的特點就是:將金人的英勇矮化為滑稽,將他們的智慧貶低為愚昧,將金人的文化瑰寶汙名化,將莊嚴的曆史事件解構為一場場粗鄙的鬨劇。
這正是大宋錦衣衛的目的,通過文化滲透和心理戰,消解金人在中原人心中的威懾力與正統性,為未來的反攻奠定民心基礎。
而金人卻渾然不覺,還在為這些“神話”的廣為流傳而沾沾自喜,以為漢人正被他們的“祖宗威風”所震懾。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