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天色尚未完全放亮,皇帝的鑾駕便已準備妥當。
金陵城門大開,三萬禦營禁軍甲胄鮮明,旌旗獵獵。
崇禎皇帝身著素服,神情肅穆,在文武百官的簇擁下,登上了龍輦。
龐大的帝王車駕緩緩駛出金陵城,向著北方,東京開封府的方向進發。
沿途,百姓聞知皇帝親往吊唁宗澤,無不跪地相送,口中默念著宗帥的忠義之名。
為了儘快趕去吊唁宗澤,樞密院安排聖駕走水路,如此日夜前進,可以節省一大半的時間。
十日後,皇帝鑾駕抵達東京開封府。
眼前的東京城,已沒有往日的繁華與喧囂。
城池依舊巍峨,但城牆上處處可見修補的痕跡,城門也顯得斑駁陳舊。
入城之路,不見車水馬龍,唯見道路兩旁,家家戶戶懸掛白幡,人人身著素服。
十裡之內,皆是縞素,整座東京城都沉浸在濃厚的悲痛之中。
開封府的官民得知宗澤死訊,早已痛哭不已。
當皇帝鑾駕入城的消息傳來,城中百姓更是悲聲一片。
街道兩側,無數男女老幼自發跪倒在地,哭聲震天。
朝廷內外,無論賢愚,皆“相吊出涕”,為失去這樣一位忠勇之士而哀傷。
三學太學、武學和宋學)的士人共一千多人,紛紛撰寫祭文,悼念宗澤的功績與人品。
負責留守東京的將士們,早已列隊在城門口迎接大宋皇帝。
他們身姿挺拔,但麵容無不帶著悲戚之色。
韓世忠、劉光世、嶽飛、張俊等一眾沙場宿將,也早已從各自的防區趕來,肅立在將士的最前方,沉默地等待著,要送宗帥最後一程。
鑾駕停穩,崇禎皇帝緩緩走下龍輦。
眾將領齊齊上前,單膝跪地,行軍禮:“末將等,參見陛下!”
崇禎的目光從眾將臉上掃過,他們都是宗澤一手提拔起來的精兵悍將。
此刻,他們的悲痛與不舍,顯而易見。
“眾卿平身。”
崇禎聲音低沉:“宗帥為國捐軀,朕心甚痛,今日,朕與眾卿,共赴宗帥靈堂,吊唁忠魂!”
隨後,崇禎率領眾將和隨行的文武百官,徑直前往宗澤的靈堂。
靈堂設在宗澤生前處理軍務的府中,此刻已被白布覆蓋,香煙繚繞,哀樂低回。
宗澤的靈柩安放在靈堂中央,四周擺滿了百姓和士人送來的挽聯與花圈。
在莊嚴肅穆的氣氛中,崇禎親自上前,接過內侍遞來的三炷香。
深吸一口氣,緩緩走至靈柩前,躬身三拜,然後將香插入香爐中。
香爐裡,早已插滿了無數炷香,青煙嫋嫋,如同無數人的哀思與敬意。
麵對宗澤的靈柩,崇禎聲音洪亮而悲愴:“嗚呼!宗帥澤,忠勇之士也!自靖康之變,金兵犯闕,宗帥首倡勤王,身先士卒,奮力禦敵,護我社稷安危,其功績,光耀千秋,其忠義,日月可鑒!”
“宗帥一生,鞠躬儘瘁,死而後已,至臨終猶呼北伐,此何等忠烈哉!朕痛失股肱,大宋痛失棟梁!”
“今追贈宗帥觀文殿學士,太師,諡號曰忠簡!宗帥英魂不遠,必佑我大宋北伐功成,社稷永固!”
皇帝讚頌,是對宗澤蓋棺論定的最高評價。
追贈“觀文殿學士,太師”,是大宋臣子的最高榮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