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已是崇禎三年正月下旬。
今年的天氣比往年暖和得更快,沱河很多地方的冰層已經很薄,甚至開始融化。
這意味著金軍想要安全渡河,大概率會坐船運兵。
樞密使姚友仲敏銳地洞察到這一點,深知上次金軍完顏銀術可部被半渡而擊,幾乎全軍覆沒,金軍必然吃一塹長一智,不敢隨意在冰麵冒險。
用船渡河,對金人而言會是更為安全和穩妥的選擇,也能有效防止宋軍火器在冰麵上的大麵積打擊。
於是,姚友仲調動大量“輕捷戰船”在沱河中遊巡邏。
這些戰船,如“海鶻船”般,兩側設有浮板以防傾覆,速度快,吃水淺,非常適合在沱河這樣的內河航道上進行巡邏和攔截任務。
它們在河麵上穿梭往來,猶如一隻隻靈活的掠食者,隨時準備發現並攔截金軍的渡河船隻。
同時,在沱河南岸的製高點,如土坡、高台等處,姚友仲部署了精銳的床子弩和投石機。
床子弩射程在五百米以上,威力驚人,可射穿重甲,用於壓製金軍在北岸的集結兵力。
投石機則可以拋射巨石,砸碎金軍的渡河器材,亦可拋擲引火之物,製造混亂。
在沱河的主要渡口,特彆是宿州城北的“沱河渡”,配備了密集的“神臂弓手”。
神臂弓是宋軍標誌性的遠射武器,射程可達三百米,精準度高,殺傷力大,能夠形成強大的火力覆蓋,扼守住金軍可能的突破口,形成“點控線”的防禦格局。
崇禎皇帝在視察完這些部署後,仍覺不甚滿意。
他深知火器的重要性,也清楚禦營軍火器營的強大戰力。
出於萬無一失的考量,崇禎下旨將禦營軍兩個火器營部署於沱河南岸的北渡和東渡兩大關鍵渡口,確保能將金軍的渡河行動徹底粉碎。
一個火器營則留駐宿州城內,作為機動和預備隊。
禦營軍有三大火器營,每個營兵力高達三千六百人,遠遠高於宋軍中普通的營級建製。
宋軍一個營通常隻有五百到八百人。
禦營軍不同於彆的普通軍種,崇禎要將其打造成大宋最強精銳部隊,肯定不能按照一般軍隊建製來。
禦營軍裝備著大宋最先進的裝備,最高的訓練標準,自然也要有匹配其戰力的兵力規模。
數日後。
錦衣衛的密奏送到了崇禎皇帝的案頭:
金人中路軍主力已逼近宿州,由完顏宗翰親自率領,兵力約三萬。
“才三萬……”崇禎皇帝冷笑一聲。
金人中路軍原本有五萬人馬,自南下以來,先後在滑州遭遇嶽飛部,損失了數千人馬;
又在濠州被禦營軍殲滅近萬精銳,這些都屬於完顏宗翰的中路軍範疇。
如今,隻剩下三萬人,顯然是完顏宗翰急眼了,狗急跳牆,才親自上陣。
“傳朕旨意,眾將準備好,給金狗一個驚喜!”
崇禎麵露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