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個名字,響徹殿宇。
“太尉韓世忠,北伐太原,固守孤城三十日,拒敵十萬,開合圍之局,功冠諸將,特封伯爵,爵位超品,食邑三縣,世襲罔替,永與國休!”
一時間,殿中殿外儘皆振動。
“世襲罔替”,四個字在大宋朝堂上,已有數十年未聞於生者之賞!
在祖宗舊製下,這幾乎是開國功勳方有的殊榮。
韓世忠虎背熊腰,闊步出列,盔影下雙目炯炯,銅聲洪亮:“臣韓世忠,誓以寸心係社稷,子孫永守臣節,不負皇恩!”
崇禎從禦座上緩緩走下,親手將象征伯爵的金質綬帶係於其肩,笑道:“卿之功,名垂竹帛,朕當以此爵,傳之於後,永為大宋乾城。”
殿下群臣,文武齊賀。
“樞密使姚友仲,總籌諸路軍機,協調三軍攻守,斷金斷玉,功居幕後而關全局,授伯爵,食邑一縣,降等承襲。”
姚友仲緩步出班,麵容沉靜如故,單膝跪拜:“臣愧無臨陣建功,僅得謀劃籌度之勞,不敢當此厚賞,謹謝陛下隆恩,誓輔社稷,至死不渝!”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相比韓世忠的世襲罔替,姚友仲爵位雖高,卻行降等承襲之製,兒承子爵,孫承男爵,曾孫或無爵。
這是新製的另一重深意,既表彰功勞,又防勳貴尾大不掉。
內侍繼續揚聲宣讀:“河北宣撫使嶽飛,收複真定燕京重鎮,整肅軍紀,撫定人心,戰守兼優,軍中士氣為之大振,授燕雲節度使,兼理燕雲八州軍政,設燕雲行省,以節度使總轄其地,鈐轄大小軍政、民政事宜。”
殿中眾臣麵麵相覷,這又是一位兼管一省軍政的封疆大吏!
而且是大宋最重要的燕雲之地!
嶽飛並未在場,而在千裡之外的燕京坐鎮,由兵部負責接下,大典之後派人送往燕京。
“禁軍統製張俊,破敵製勝,收複涿州,斷金南進之路,功著一方,升任山東節度使,掌東陸門戶。”
張俊麵露欣慰,自覺能與韓、嶽並列受賞,已是莫大榮光。
“樞密院簽院張伯奮,收複東京開封府,鎮守疆口,保障南北糧道暢通,升任東京禁軍節度使,鎮守東京。”
“鴻臚寺卿王倫,順州議和,舌戰群賊,空手取四州,不費一卒之血,升任禮部右侍郎,入三品之列,仍兼鴻臚寺卿之職。”
王倫出班,欣喜謝恩。
殿中不少文臣看向他,眼中有羨慕,也有欽佩,不動刀兵而有封疆之功,這是古來少有的際遇。
......
封賞一路宣讀,一連封賞了數十位文武官員。
既有馳騁疆場的武將,也有籌謀帷幄的文臣,甚至有因後勤保障得力而受封的工部工正、糧道使、河道總管。
連給崇禎駕車的車夫老王,也被當眾受封。
“太仆寺駕士王皋,東京宣化門駕車救駕,封殿前都虞候,賜名王從龍,賜玉帶,蘇州良田五千畝,子孫永免科役,以彰殊恩!”
就在眾人以為封賞到此為止時,內侍忽然清了清嗓子,高聲唱道。
百官齊齊一愣,殿中更是一陣低聲議論,對這名字十分陌生。
崇禎麵露微笑,親自解釋:“當初收複東京,若非王皋駕車避開重弩,朕已遭奸賊暗算,此功雖不在戰場,卻救駕有大功!”
崇禎一直記著老王的功勞,今日一並封賞。
此言一出,頓時恍然,紛紛看向那位車技出色的功臣。
車夫王皋,已五十有餘,粗手裂繭,滿是老繭的雙膝觸地,聲音哽咽:“老奴……不敢當……願世世代代為陛下驅策!”
殿中不少將領暗暗點頭,這是官家在告訴天下:無論身處高位還是卑職,隻要立功,皆可封賞!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