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議在會寧府的大殿上召開,氣氛凝重,十分壓抑。
金國高官、各路勃極烈、猛安謀克齊聚一堂。
完顏晟端坐於金座之上,麵色鐵青,目光掃視著殿下跪伏的貴族將領們。
他知道,現在不是追究責任的時候,而是要為金國的未來找出路。
“南朝皇帝實在太硬了,不宜再度交惡!”
這是廷議中,許多貴族和將領心中共同的念頭。
昔日那個被他們視為“肥羊”的宋朝,如今卻露出鋒利的獠牙,將金國精銳撕得粉碎。
回想當初,金國之所以敢於撕毀與宋的“海上之盟”,悍然南侵,正是因為在滅遼之戰中,宋軍主帥童貫二十萬大軍北伐遼國燕京,卻被三萬遼軍打得大敗而歸,險些全軍覆沒,嚴重暴露了宋軍的無能。
當時金國上下都驚呆了,沒想到龐然大物的大宋,戰力竟是如此拉胯!
此後,金國覺得有機可乘,隻要對宋稍加施壓,便能予取予求。
事實也是如此,數年來在大宋身上不知咬下了多少肥肉。
誰曾想,短短幾年,大宋易主,新帝崇禎上任,不僅強硬非常,而且將腐朽的宋軍重新整飭,練就了一支能戰、敢戰的鐵軍。
宿州會戰,金軍大敗,是立國十餘年來,敗的最慘的一次!
要不是跑得快,恐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最終靠著割讓燕雲之地才得以平息戰事,擦好屁股。
如此局勢,這讓金國上下不得不重新審視對宋的國策。
女真人一向慕強,他們尊重力量,臣服於強者。
如今,南朝崇禎帝展現出的武力與決心,使得他們不得不承認,大宋不再是昔日任人宰割的羔羊。
若是頭鐵繼續南侵,無異於以卵擊石,隻會加速大金國的衰亡。
在眾皆沉默之時,完顏婁室上前一步,躬身奏道:“合罕,依臣之見,當今之勢,我大金已不宜再與宋國為敵,南朝新帝果敢,其軍亦已脫胎換骨,我軍連番大戰,元氣大傷,若再南下,恐有傾覆之危。”
“故而,眼下之策,唯有對宋妥協,以求數年安穩,休養生息,方為上策。”
完顏婁室的話語在大殿中回響,雖然刺耳,卻是無可辯駁的事實。
對宋妥協,這在過去幾年間是金國人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但現在,為了生存,這成了唯一的選擇。
“然我大金地處苦寒,國用所需,終不能空手而得。”
完顏婁室話鋒一轉,提出了新的出路:“既然南下不得,我們便隻能將目光轉向他處,當今之計,當集中力量,向西、向北,壓榨蒙古部落,並尋機攻打西遼,掠奪其牛羊馬匹,以及中亞絲路之財富,以補我大金元氣。”
攻打西遼?
這個提議立刻引起了完顏晟的重視。
西遼,或稱喀喇契丹,是遼朝滅亡後,由契丹貴族耶律大石在西域建立的政權。
耶律大石本人是遼朝皇族,不僅精通漢文與契丹文,更兼具卓越的軍事才能與政治遠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