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不免有些疑惑,這李清照是何等人物,竟連這樣一首詞都不願回應?
是朕寫得不好?
還是她太過清高?
崇禎並非執著於求得回音,隻是這般無聲無息,總覺得有些意外。
然帝王之尊,也不可能去追問一個小太監關於一首詩的下落,更不會親自去追究一個才女的回複。
很快,隨著禮部開始著手準備選妃事宜,以及西夏使臣即將抵達金陵的消息傳來,堆積如山的政務再次將崇禎帝淹沒。
與李清照的詩詞唱和,這等短暫的文人雅趣,在崇禎滿負荷的帝王生涯中,很快便被更緊迫的國事擠出了記憶。
那位才華橫溢的“易安居士”,和那個神秘的“燕雲客”筆名,也隨之被崇禎帝拋諸腦後,暫時淹沒在了大宋朝堂的波瀾壯闊之中。
.....
崇禎三年十一月,隆冬將至。
金陵城內已透出幾分寒意,雖然尚未降雪,但北風凜冽,街頭巷尾的行人皆裹緊了衣衫。
在這蕭瑟的冬日裡,一支由數十騎組成的隊伍正緩緩駛來,其旗幟上赫然繡著西夏特有的“白上黑下”圖案。
來自西夏的使團,在經過漫長的跋涉後,終於抵達了大宋的陪都南京金陵府。
為表“誠意”,這支使團並非空手而來。
在使團隊列的中央,一輛囚車格外醒目。
車中之人蓬頭垢麵,形容枯槁,卻依稀能辨認出曾是赫赫有名的大宋舊臣,杜充。
杜充,此人原是北宋末年的大名府留守,曾在金兵入侵時鎮守京畿。
然而,他終究是怯懦無能之輩,麵對金人的鐵蹄,棄城而逃,轉而投降金國,甚至在金人扶持的偽宋政權中擔任了樞密使,助紂為虐。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崇禎帝北伐,兵圍東京汴梁時,杜充再度棄守,狼狽西逃。
他本想投奔正在攻打長安京兆府的金軍完顏婁室,卻不料那支金軍早已因戰事失利,撤退北上。
走投無路的杜充,深知即便再回金國也得不到重用,甚至可能因其反複無常、棄守東京的行為被金人治罪。
畢竟金人對逃兵向來是深惡痛絕。
在絕望之下,杜充投奔了西夏,因為此前已有好幾名宋軍將領叛逃至西夏。
本以為可以在西夏苟且偷生,沒想到安穩日子沒過幾天,便被西夏人五花大綁,當做獻給大宋的“禮物”,押解著來到了金陵。
此刻的杜充,內心五味雜陳,有被故國拋棄的悲哀,有被新主出賣的憤恨,更有對未知命運的恐懼。
整個一三國家奴!
西夏使團抵達的消息,連同杜充被押解而來的細節,第一時間便呈報到了崇禎帝的案前。
崇禎帝閱罷奏報,臉上露出一絲滿意的笑容。
西夏此舉,無疑是對大宋北伐勝利的肯定,也是對大宋國力強盛的忌憚,更是對昔日叛臣的最好處置。
他當即下旨,將杜充下獄,並命刑部、大理寺會同禦史台,迅速審理其賣國求榮之罪。
同時,一道更具懲戒意味的旨意也隨之頒布,令杜充身負“賣國賊”的沉重牌子,進行全國巡演,讓大宋百姓唾棄,以儆效尤,也以告慰那些在戰亂中蒙難的黎民百姓。
杜充遊街示眾,成為金陵城乃至整個大宋近期最熱門的事件。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