嵬名德壽使團成員麵麵相覷,額頭滲出冷汗。
他們深知大宋如今的軍事實力,北伐大捷的消息早已傳遍天下,金人尚且不是對手,何況兵力遠不及金國的西夏?
若是真將大宋惹惱了,傾國之力來攻,西夏危矣。
嵬名德壽隻得苦笑著說道:“王侍郎言重了,此事重大,非我等能夠擅自決定,容我等回去,請示我國皇帝陛下再能決定。”
王倫冷哼一聲,沒有繼續糾纏土地問題,而是話鋒一轉,又拋出了一個更具戰略意義的條件:
“貴國請旨之際,不妨也帶去我大宋的要求,我大宋願與西夏簽訂攻守同盟之條約,讓貴國徹底倒向我大宋,與金國斷絕一切貿易往來,並且在我大宋與金國交戰之時,貴國需出兵相助,共擊金賊!”
這個條件,徹底揭示了大宋對西夏的定位。
不再是邊緣小國,而是大宋對抗金國的戰略盟友。
西夏必須在大宋和金國之間做出明確的選擇。
談判陷入了僵局,雙方僵持不下。
嵬名德壽使團回去後,緊急將大宋的嚴苛條件傳回西夏興慶府。
其實,也隻是做個樣子罷了,就好比銷售說上樓找經理要底價,其實隻是去抽根煙。
早在西夏使臣來大宋之前,西夏皇帝李乾順便已經預感到此行不會輕鬆。
大宋北伐的勝利,對西夏而言,既是機遇,也是巨大的威脅。
金國已然衰落,大宋雄踞北方,成為無可爭議的地區霸主。
西夏必須調整自己的戰略,否則很可能成為下一個被大宋清算的目標。
因此,李乾順在派遣嵬名德壽出使時,便已經秘密授予了他一個談判底線,為了西夏的生存和發展,一切皆可商議,包括割讓部分土地,隻要能換取大宋的認可和邊境的安寧,避免兵戎相見。
至於斷絕與金國的往來,甚至聯宋攻金,隻要利益足夠,也不是不可接受。
經過一番內部的緊急磋商和權衡利弊,西夏最終選擇屈服於大宋的強大壓力和戰略要求。
畢竟,與金國合作,西夏從未真正獲得過尊重和實惠,反而屢屢被金人敲詐勒索。
而大宋如今展現出的力量和對舊土的堅持,讓李乾順明白,硬抗絕無生路,唯有順應大勢,方能求得一線生機。
數日後,雙方再次坐上談判桌。
這一次,西夏使臣的態度明顯軟化了許多。
經過一番激烈的拉扯後,最終,大宋與西夏達成了一係列協議。
《大宋與西夏永固和好之盟》主要內容如下:
領土歸還:西夏承認河州、蘭州等七縣之地為大宋固有疆土,並承諾於三個月內,分批撤出駐軍,將完整疆域交還大宋。
大宋將派員接收,並保障當地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叛將引渡:西夏承諾立即逮捕並引渡所有投奔西夏的宋朝叛將,包括但不限於曾投靠偽齊政權的原宋將,交由大宋依法處置。
斷絕金盟:西夏正式宣布與金國斷絕一切軍事同盟關係,廢除所有與金國簽訂的帶有軍事性質的條約。
西夏不得再向金國提供任何形式的軍事援助、物資供給或情報支持。
邊境貿易:大宋與西夏恢複邊境貿易。
開放口岸:雙方共同協商,在大宋的橫山寨、鎮戎軍,以及西夏的靈州、韋州等地設立常態化邊境互市口岸。
貿易商品:大宋將向西夏出口絲綢、茶葉、瓷器、藥材、食鹽、鐵器等民生及戰略物資;
西夏則向大宋出口馬匹、羊毛、皮草、珍稀藥材及少量特色礦產。
稅率規定:雙方互市貿易,征收稅率定為百分之三,以示優待,並由兩國官員共同監督。
安全保障:雙方承諾保障邊境貿易的商隊及人員安全,嚴厲打擊走私和盜匪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