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一路南下。
途所見,江南民間的生活水平,確實比北方強出太多。
首先,平江府城池之大,遠超他前世所見之城邑。
街道縱橫,坊市眾多,一棟棟高大的宅院鱗次櫛比,顯示出此地人口的密集。
宋朝的城邑,居民眾多,脫離農業生產的市民手工業者、商販、雇工)數量龐大,占總人口的比例遠高於前朝。
這正是民間財富積累的基石,非農人口的收入,往往遠超困守土地的農民。
崇禎看到一名正在街邊搬運貨物的雇工,身體強壯,汗流浹背。
他上前,隨口打聽道:“這位壯士,看你手腳麻利,收入可觀吧?”
那雇工瞥了他一眼,心說上來就問收入,騙子?
不過見崇禎衣著不凡,想來是出來混日子的富家公子,當下不敢怠慢,放下肩上的貨物,擦了擦汗,客氣地拱手道:
“這位公子有禮了,小人每日辛苦,但也算衣食無憂,如今活計多,手藝好的,日均收入約一百文錢,一百文錢,便可購買兩鬥上等白米,足以供養一家三口數日生活,尚有餘錢。”
崇禎心中默默計算。
一百文錢,兩鬥米,供養三口之家。
這購買力,這生活水準,在生產力普遍不高的古代,著實令人震驚。
他前世大明末年,一個普通農民,即便辛勞一年,也不過勉強糊口,更彆提雇工了。
宋朝的百姓,竟能有此等收入,實屬不易。
崇禎繼續走著,觀察著百姓們的消費習慣。
入眼所見,尋常百姓家中,除了基本的油鹽醬醋,餐桌上還常見“茶”與“酒”。
這兩種在其他朝代中還算奢侈品的飲品,在宋朝已成為日常消費。
糖果鋪子門前,孩童們排著隊購買甜食,臉上洋溢著滿足。
瓷器店中,精致的瓷碗、瓷盤,不再是王公貴族的專屬,許多百姓家中也能置辦一二。
正行間,崇禎帝的目光被遠處一片高大的建築群所吸引。
那建築飛簷鬥拱,雕梁畫棟,門庭高大,旗幌招展,人聲鼎沸,熱鬨非凡。
陣陣絲竹之聲、說書唱戲之音,從裡麵隱約傳來。
“這是何處?”崇禎好奇問道。
“回稟官家,此處乃是平江府最大的瓦舍,名為‘萬花樓’。”顧千帆躬身答道。
崇禎特意走到萬花樓前,側耳傾聽。
遠遠看見瓦舍內,竟有數十座勾欄,每座勾欄皆可容納數百人,整個瓦舍,可容數千人同時觀看戲曲、聽書、雜耍等娛樂表演。
門前夥計熱情招呼著過往行人,笑臉迎人。
“這等規模!”崇禎心中震動。
民間娛樂產業的空前繁榮,直接體現了百姓手中財富的充足和生活水平的富足。
若非手中有餘錢,何以支撐如此龐大的娛樂消費?
這在其他任何一個朝代,都是難以想象的景象。
他前世大明的北京城,哪有這般規模的瓦舍?
百姓們連溫飽都難以解決,更遑論如此奢侈的娛樂消費。
“官家,萬花樓內節目豐富,說書唱曲,雜耍百戲,應有儘有,要不,我們進去坐坐,體驗一番平江府的市井繁華?”
顧千帆見崇禎一直盯著勾欄瓦舍,眼底閃爍著好奇的光芒,便出言提議,巧妙地遞了個梯子。
“去妓院?”
一旁的內侍總管康履麵色驟變,驚恐道。
他一個宮中內侍總管,陪同皇帝去這種風月場所?
要是傳出去,自己在這皇宮大內還如何立足?
隻怕連皇後那一關都過不去!
康履狠狠地瞪了一眼顧千帆,暗罵他多事。
崇禎看了一眼康履那緊張的表情,心中好笑,人生最難之事,當屬太監上青樓!
他擺了擺手,表示對路邊這些野雞般的場所,自己並沒有興趣,免得汙了眼睛。
後宮佳麗,絕色美人見過不知凡幾,這些俗脂豔粉,哪裡能入得了他的眼?
康履見狀,長鬆了一口氣,心中的大石總算落了地。
崇禎沒有再多言,隻是靜靜地看著眼前這座巨大的瓦舍,看著那滿街的繁華,看著百姓們臉上那份滿足與閒適。
這才明白,大宋的富,並非偶然,而是源於對傳統重農抑商政策的鬆動。
這才是其經濟模式的根本突破。
宋朝首次將商業提升到與農業同等重要的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麵,其重視程度有所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