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乾清宮。
一道從燕京發來的八百裡加急軍報,打破了午後的平靜。
急報是嶽飛呈上的。
嶽飛在奏報中言道,趁著金國主力大軍攻打西遼之際,他自燕京出兵,攻下了儒州和武州兩州之地。
至此,燕雲十六州,大宋已收複其十州。
崇禎仔細閱讀著奏報,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不愧是嶽飛!
又賺兩州!
他就知道,嶽飛不會讓自己失望的。
奏報中,嶽飛詳細解釋了出兵的理由。
半年前,金軍元帥完顏宗翰率領三路大軍,傾力攻打西遼可敦城。
然而,可敦城自雲中由貓兒莊銀甕口北去,地勢偏遠,途中儘是三千餘裡的沙漠無人之境。
金人在這場遠征中遭遇了巨大困難,糧草不濟,水土不服,死傷慘重,車馬牛羊十不存一,最終以慘敗告終。
嶽飛正是抓住金軍元氣大傷,兵力空虛的時機,果斷出兵,輕取儒、武二州。
嶽飛在奏報中也說明,考慮到完顏宗翰雖敗,但金國主力猶存,為避免金軍狗急跳牆,孤注一擲地反撲,他並未選擇攻打雲州等金國重鎮。
嶽飛認為,剩下的六州就在家門口,隨時可以收取。
而雲州等地距離金國核心地帶較遠,金人若要調集重兵反撲,需要時間。
主動權已在大宋手中。
崇禎放下奏報,心中對嶽飛的判斷力深感滿意。
嶽飛的情商很高,知道在朝廷剛剛經曆江南大清洗的敏感時期,不宜將戰事擴大,以免給皇帝帶來額外的壓力。
輕取二州,既是功勞,又不至於引發金國大規模反撲,給朝廷留下喘息之機。
崇禎繼續翻看其他奏報。
另一份來自西北的密報,則報告了西遼的最新動態。
耶律大石在東線擊敗金軍的進攻後,取得了巨大勝利。
但他深知金軍實力仍在,擔心金軍卷土重來,遂決定西遷。
耶律大石率領軍隊翻過天山,向西推進。
耶律大石一路攻城略地,得到了當地突厥各部族的擁護,戶數達到四萬,疆域空前擴大,東起土兀刺河,西至也迷裡河。
在契丹文武百官的擁戴下,耶律大石在葉密立城登基稱帝,號菊兒汗或譯為古兒汗),突厥語意為“大汗”或“汗中之汗”。
群臣又上漢尊號“天佑皇帝”,建元“延慶”。
西遼王朝正式建立。
崇禎看完這份密報,並無太多反應。
按照曆史軌跡,耶律大石稱帝後,會大規模地對外擴張,一路向西,先後征服高昌回鶻王國、東喀喇汗王朝、西喀喇汗王朝和花剌子模國,在西亞建成一個疆域遼闊的帝國。
對大宋而言,西遼僻處西域,地理上並無直接衝突,自然也構不成任何威脅。
甚至在未來,雙方可以結盟,共同對抗最大的敵人金國。
大宋的主要敵人,依然是金國。
對付金國,需要利器!
崇禎將手中的奏報放到一邊,腦海中浮現出工部的那個人。
“傳工部侍郎陳規覲見。”崇禎對康履說道。
兩年前,他破格提拔了這位對火器有著極大天賦和熱情的人為工部侍郎,並命他研發類似紅夷大炮那種重型火炮。
此後,因國事繁雜,崇禎一直沒空過問他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