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雲十六州收複的消息,如同長了翅膀般,迅速傳遍大宋兩京十四行省,舉國上下一片歡騰。
太康縣。
太康知縣李椿,正伏案處理公務,忽聞門外書吏報喜:“縣尊!大喜啊!燕雲十六州,全境收複了!”
李椿手中的筆“啪嗒”一聲掉落在地,他猛地起身,震驚地問道:“此話當真?!”
書吏激動得滿臉通紅:“千真萬確!朝廷捷報已至,雲州、朔州等地儘歸我大宋!金人主將完顏銀術可已被生擒!”
李椿聞言,老淚縱橫,一把抓住書吏的胳膊,激動得說不出話來。
他做官數十年,親眼見證了大宋在金人麵前的屈辱與退讓,從未想過有生之年能看到燕雲故土重歸。這簡直是天大的喜事!
李椿顫抖著手,從書桌上拿起一壺酒,倒了滿滿一杯,仰頭一飲而儘。
辛辣的酒液入喉,卻不及他心中那份激動與狂喜。
“來人!敲鑼打鼓!貼出告示!全縣同慶,放假三日!所有六十歲以上的百姓,每戶發十斤米,兩斤肉!今日,太康縣,與民同樂!”李椿大聲吩咐道,聲音中充滿了前所未有的豪邁。
相州,湯陰縣,嶽飛的故鄉。
當燕雲收複的捷報傳到湯陰縣時,整個縣城都沸騰了。
百姓們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如同過節一般。
相州知州和湯陰縣知縣,兩人親自登門拜訪嶽府。
二位地方官帶著豐厚的賀禮,敲開了嶽家的大門。
開門的是一位年邁的仆婦,得知是知州和縣令駕到,連忙通報。
不一會兒,一位身穿素色衣裳的婦人從內堂走出。
她麵容慈祥,雖然上了年紀,依舊精神矍鑠,正是嶽飛的母親,姚氏。
“老夫人,下官相州知州章峰,下官湯陰縣知縣劉衍,特來給您報喜!”知州和縣令恭敬地向嶽母行禮。
嶽母姚氏心中一動,隱約猜到了什麼,平靜地問道:“二位大人,所為何事?”
章知州和劉縣令對視一眼,章知州官大,搶先一步,激動地說道:“老夫人!大喜啊!您的兒子,嶽節帥,北伐大勝,收複了燕雲十六州!雲州、朔州等地儘歸我大宋!金人主將完顏銀術可已被生擒!燕雲故土,百年之恥,一朝得雪啊!”
嶽母姚氏聞言,身軀微微一顫。
她雖久居鄉野,但對兒子的誌向和抱負卻一清二楚。
兒子自幼便有精忠報國之誌,最大的心願便是收複失地,光複河山。
如今,這個願望終於實現了。
嶽母眼中泛起淚光,又強忍著不讓淚水落下。
這不僅僅是兒子的榮耀,更是大宋的榮耀,是千千萬萬百姓的希望。
“我兒……我兒不負國家,不負百姓,老身甚慰。”嶽母顫聲說道,聲音滿是欣慰自豪。
這時,一個虎頭虎腦的小男孩從嶽母身後探出頭來。
正是嶽飛的二子,嶽雷,今年約莫四五歲光景。
他好奇地看著眼前的兩位官人,又看看自己一臉欣慰的祖母。
“祖母,爹爹立了大功嗎?”嶽雷奶聲奶氣地問道。
嶽母姚氏蹲下身,慈愛地撫摸著孫子的頭,笑著說道:“是啊,你爹爹立了大功,收複了好多地方,把金人都趕跑了,以後,我們大宋的百姓,就能安居樂業了。”
嶽雷聞言,小臉上也露出了自豪的神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