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有些“理”,是說不通的。
有些“辱”,是必須承受的。
嶽雲第一次感受到了這座皇宮,那繁華表象之下,冰冷而殘酷的……另一麵。
.....
乾清宮外的那一腳,沒能踹散太子趙諶心中的鬱結,反而讓他愈發憋悶。
自己身為儲君,未來的天子,竟被父皇當眾嗬斥,顏麵掃地。
而那個叫嶽雲的武夫之子,卻能得父皇青睞,留在身邊,當什麼“少年英雄”。
強烈的屈辱感與嫉妒心,在他十五歲的心中,交織成一團亂麻。
太子沒有回東宮,憋著一股氣徑直去了康王府。
現任大宗正司知宗,正是康王趙構。
趙構,是崇禎皇帝的九弟。
在靖康之變,金兵圍城,天下宗室噤若寒蟬之時,他是唯一一個響應了勤王號召,從外地趕來勤王的宗室親王。
雖然他當時跟著宗澤混軍功,更多的是一種政治表態,但這份“忠勇”,在後來,被崇禎皇帝大加讚賞。
曆史上靖康之變皇族全軍覆沒的結局被崇禎改變,大多宗室子弟隨駕南下。
南渡之後,崇禎深知宗室這群“天潢貴胄”平日裡隻會鬥雞走狗、惹是生非,必須加以嚴管。
於是,便將“大宗正司”這個專門管理皇親國戚的要職,交給了趙構。
這既是一份酬功的恩典,也是一份約束的苦差。
康王府內,叔侄二人,見禮落座。
“諶兒,今日怎麼有空,到九叔這裡來了?”
趙構端起茶杯,笑嗬嗬地問道。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年僅二十三歲,麵容俊雅,眼神中總是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溫和與疏離。
“九叔。”太子趙諶的臉上,還帶著一絲未消的怒氣,“侄兒今日,是為了一樁官司而來。”
飛話不多說,三言兩語就將濟王之子趙金羅,被肅王之子趙佛郎打斷腿的始末,原原本本地說了一遍。
當然,太子略去了自己被父皇嗬斥的那一段,隻強調了案情的惡劣,以及父皇命大宗正司秉公處置的旨意。
趙構靜靜地聽著,臉上的笑容,漸漸消失了,眉頭不易察覺地,皺了一下。
心中暗罵了一聲:“趙金羅這個蠢貨!真是不識好歹!”
那小子何止是罵了肅王趙樞?
這分明,是連他這個康王,也指著鼻子一起罵了!
要知道,當年金兵圍困開封,第一個被送去當人質的,不是肅王趙樞,而是他康王趙構!
趙構至今還記得,在金營之中,那種如坐針氈、生死懸於一線的恐懼。
當時,金軍主帥完顏宗望,見他氣質不凡,便要試探他的武勇。
趙構硬著頭皮,在金營之中,拉開了一張三百斤的硬弓,連發三箭,儘皆中靶!
這一手,著手鎮住了金人,也救了自己一命。
金人誤以為,次子是宋朝某個勇將的兒子,被拿來頂包混弄,並非真正的皇子。
於是,便提出要換一個“貨真價實”的皇子來當人質。
然後,五皇子肅王趙樞,就成了那個倒黴鬼。
若不是後來官家在朱仙鎮橫空出世,大破金軍,扭轉乾坤。
隻怕肅王趙樞早已和太上皇一樣,被擄到北國,受儘屈辱了。
肅王好不容易才擺脫了這段陰影。
趙金羅那小子,哪壺不開提哪壺,居然還敢當眾揭長輩的傷疤!
活該被打斷腿!
趙構的心中,早已給此事定了性。
不過,臉上絲毫沒有表露出來。
既然官家已經把此事交給了大宗正司處理,那他趙構,也不敢亂搞。
流程,還是要走的。
喜歡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請大家收藏:()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