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重啟殿試_朕避他鋒芒?龍纛前壓,天子親征_线上阅读小说网 

第430章 重啟殿試(1 / 2)

崇禎六年,正月。

當新年的第一場瑞雪,悄然覆蓋了南京城的紅牆碧瓦時,整個大宋王朝,如同一個沉睡已久的巨人,正在緩慢而堅定地,恢複著它的脈搏。

隨著嶽飛北伐大捷的消息傳遍四海,金國的日子越發難受。

草原南北的商路,在宋軍的護持下,開始重新貫通。

燕雲的軍屯,也傳來了第一季豐收的喜訊。

一切,都在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中書省的政令,雪片般發往下屬的各個行省。

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籌備將於二月,在各地舉行的“省試”。

科舉,這個維係著帝國文脈與統治根基的古老製度,在經曆了戰火的摧殘後,終於要重新煥發生機。

禮部衙門。

尚書李若水,在仔細核對了各地省試的籌備章程後,寫下了一封奏疏。

然後,他換上朝服,親自入宮,將這份奏疏,呈送到了崇禎皇帝的禦案之上。

奏疏的內容,隻有一件事:

懇請陛下,於今歲省試之後,重啟殿試!

這個建議如同一塊石頭,在沉寂已久的南京朝堂激起了巨大的波瀾。

殿試!

上一次,大宋舉行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是何時?

是宣和六年。

那一年,金人還未南下,開封府依舊是世界上最繁華的都市,李清照還在與她的丈夫趙明程,賭書潑茶。

那一年,嶽飛,還隻是相州一名未及弱冠的普通農家子。

按照大宋“三年一貢”的規矩,原本應該在靖康二年進行下一科的殿試。

然而,所有人都知道,靖康二年,發生了什麼。

金軍南侵,神州險些陸沉。

科舉,這個王朝選拔人才最重要的途徑,一度徹底停擺。

直到崇禎皇帝南渡之後,於崇禎三年,才下旨重啟科舉。

但彼時,戰亂不休,南北阻隔,許多在地方“解試”又稱“秋試”,即地方選拔考試)中考中“舉人”的士子,根本無法安全地抵達京師南京。

更何況,當時的南京也在大興土木,營建宮室,實在沒有餘力,舉辦一場全國性的殿試。

故而,崇禎皇帝當時下了一道權宜之策:在各行省,就地舉行省試,凡考中者,暫不授官,待日後天下太平,再行定奪。

因此,由皇帝親自主持的“殿試”,則被無限期擱置了。

這一擱置,便是九年。

九年,對於一個讀書人來說,是何其漫長!

大宋的科舉製度,共分三級:

第一級,是各州府主持的“解試”。

考中者,獲得“舉人”資格,方可赴京,參加第二級的“省試”。

第二級,便是由中央禮部主持的“省試”。

各地的舉人,彙集於京師,一較高下。

但,即便考過了省試,也依舊不是官。

因為,還有最關鍵的,也是自太祖皇帝之後,便成為定製的最後一級,“殿試”。

這一場考試,由皇帝親自主持,親自出題,親自定等。

考題,也從經義、詩賦,轉為側重於“策論”,即考察考生對時政的見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隻有通過了殿試,由皇帝親筆,分為“一甲”、“二甲”、“三甲”,分彆賜予“進士及第”、“進士出身”、“同進士出身”的無上榮耀,你,才算真正地“金榜題名”!

也隻有通過了殿試的“進士”,才能無需再經過吏部的繁瑣考核,直接被授予官職,從此魚躍龍門,踏入仕途。

所以,沒有殿試,就意味著前麵所有的考試,無論你考得多好,都隻是“鏡花水月”,無法被授予官職。

基本等於白考。

這九年來,無數的舉子,在通過了各地的省試後,便沒了下文。

他們頂著一個“準進士”的名頭,卻無法做官,隻能在家中苦等。

有的人,從青絲等到了白發。

有的人,在貧病交加中,抱憾而終。


最新小说: 漫畫重啟後,論壇讀者為我哭崩了 年代:穿書八零,軍官老公動心了 在毀滅邊緣開花 夜色拂曉 零域建築師 雪葬紀元 星淵之下:地球的崛起 開局一木筏:大佬的求生日常 山醫逍遙行 漢末三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