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府,行宮。
這座原本是金國留守的府邸,如今,已被徹底改造。
殿外,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禦營精銳;
殿內,則懸掛著巨大的軍事地圖,儼然一個縮微版的“行在中樞”。
當嶽飛風塵仆仆地走進大殿時,崇禎皇帝正背對著他,站在那副巨大的地圖前,似乎在思索著什麼。
“臣,嶽飛,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嶽飛撩起戰袍,恭恭敬敬地,行了一個標準的君臣大禮。
崇禎緩緩轉過身,臉上,帶著一絲恰到好處的、既親切又威嚴的微笑。
“嶽卿,平身吧,一路辛苦了。”
他走上前親手將嶽飛扶起,又賜了座,命人奉上香茗。
君臣之間,一派和煦。
“臣,不敢言苦。”嶽飛低著頭,恭敬地回答。
兩人寒暄了幾句,崇禎便直奔主題,指著地圖上,那片位於上京城南的遼闊平原,問道:“嶽卿,朕召你來,是想聽聽你對這最後決戰的方略。”
嶽飛心中一凜,知道,真正的考驗,來了。
他立刻起身,走到地圖前,拿起指揮杆,沉聲說道:“回陛下,臣的方略,可歸結為八個字‘圍城打援,聚而殲之’。”
“哦?說來聽聽。”
“是。”嶽飛指著地圖上的上京城,“如今,兀術率領的金軍主力,與我軍在遼河對峙,其後方,便是國都上京,臣以為,我軍當立刻揮師北上,對上京,形成三麵合圍之勢,獨留北麵缺口。”
“上京被圍,兀術作為金國最後的屏障,必定會揮師來救,屆時,我軍便可利用熟悉地形、以逸待勞之優勢,在半路設下重重埋伏,選擇有利地形,與來援的金軍,展開決戰。此所謂‘圍點打援’。”
“此法,可將戰場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我軍手中,無論兀術來與不來,我軍都立於不敗之地,此為‘正兵’之道,步步為營,雖耗時稍長,但傷亡最小,也最為穩妥。”
嶽飛說完,自信地看向崇禎。
這套方略,是他結合了孫子兵法與自己多年作戰經驗,深思熟慮後得出的最佳方案。
然而,崇禎聽完,卻緩緩地,搖了搖頭。
“太慢了。”
皇帝的口中,吐出了三個字。
嶽飛一愣。
隻聽崇禎繼續說道:“嶽卿,你的方略,很好,很穩,但,朕等不及了。”
他從嶽飛手中,接過了那根指揮杆,然後,用一種出乎嶽飛意料的、極為霸道的方式,在地圖上,畫了一個巨大的圈,將兀術的主力和上京城,全都圈了進去。
“圍點打援?不,朕不要打援,朕要的是……聚殲!”
崇禎自信道:“傳朕的旨意!命你部,以及韓世忠、趙餘睹所部,立刻全線出擊!放棄所有騷擾和牽製,以最快的速度,向上京城下集結!朕要逼著兀術,把他那十幾萬兵馬,全都擺在會寧府的城下!”
“朕,要和他,就在這上京城外,打一場堂堂正正的野戰!一戰,定乾坤!”
“陛下!不可!”嶽飛大驚失色,立刻出言反對。
“金軍雖屢戰屢敗,士氣低落,但其實力猶存!尤其是其騎兵,來去如風,野戰能力,仍在我軍之上!若我軍與他們,在毫無遮蔽的平原上進行決戰,即便能勝,也必將是傷亡慘重的慘勝!我軍將士的性命,不能如此白白消耗啊!”
這,是嶽飛第一次,如此激烈地,當麵反駁皇帝的旨意。
崇禎看著他,卻笑了。
“嶽卿,你說的,是常規的打法,但朕從來不打常規的仗。”
他走到大殿一側,那裡,用紅布蓋著幾個巨大的木箱。
他一把掀開紅布,露出了裡麵的東西——幾杆造型奇特、通體閃爍著金屬光澤的……火銃。
那火銃,比尋常的製式火銃,要長得多,也精巧得多。
“嶽卿,你擔心金人的騎兵?”
崇禎拿起一杆火銃,撫摸著冰冷的槍身,眉宇上挑。
“那正好,就讓兀術,也讓天下人,都來領教一下,我大宋真正的‘神器’,究竟是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