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後突然發話,順治帝被嚇的一激靈,轉過身來問道:“母後可有心儀之師?是誰?”
太後往前走了幾步,拍了拍順治帝的後背,輕聲的說道:“順治十五年進士陳廷敬!”
順治帝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喃喃的對太後說:“原來是母後救下的士子陳廷敬,此人學問淵博,萬事皆通,是一個為師的好先生,如今在我這裡做庶吉士,確實有些疏才了。”
陳廷敬被太後救下後,於順治十五年考中了進士,由於年輕才俊,被選到順治帝身邊擔任庶吉士,平日負責順治帝的詔書起草、以及為順治帝講解一些經籍,也算的上順治帝的半個老師。
太後聽到順治帝的朗朗笑聲,也開心的笑了起來,他昔日救下的陳廷敬總算爭氣,一舉考取進士,還成為皇帝的內臣。其實庶吉士是明朝內閣的主要來源,包括明朝宰相張居正、楊廷和等都是出自於庶吉士。太後對順治帝說道:“皇上怕是舍不得吧,此人在皇上身邊日久,已經離不開了!”
順治帝聽到太後的話,又開始踱步,這踱步是順治帝思考事情時最喜歡做的事情,他想了一會對太後說道:“戶部尚書阿斯哈年邁,急需要可以輔助之人,陳廷敬可出任戶部侍郎,另出任皇子老師。”
太後聽到順治帝對於陳廷敬的任命,也比較滿意。畢竟自己救的人,自己還是可以信任的,但想了一想這破壞了滿洲貴族的利益,於是開口問道:“戶部侍郎是接班戶部尚書的人選,陳廷敬出任戶部侍郎,滿洲貴族會有話說的,畢竟是大清國的錢袋子!”。
順治帝頓了頓:“朕早想改製,之前六部尚書均為滿人出任,而且有才者甚少,若能讓漢人出任尚書,不僅可讓士子重燃入仕做官的念想,還會承認朕是天下人的皇帝。”
太後也想了想,確實滿洲貴族出任各個要職,但貴族的職位,均為世襲或者立有戰功才獲得官職,大多數滿洲貴族都不是儒家子弟,甚至都不會講漢話,更不認識漢字。
如此長期下去,更會滋生腐敗,甚至官官相護,不如讓更有學問和能力的漢家士子出任。
於是點點頭說道:“皇帝是天下人的皇帝,大清國也是天下人的大清,滿人更要為了大清國,犧牲自己的利益,就這麼辦吧!”
夏天的京城格外的熱,琉璃瓦被陽光照耀照亮,順治帝即將赴承德避暑,回宮後就宣陳廷敬覲見。
陳廷敬聽到吳良輔令自己麵見皇上,不由得心頭一震。自己進宮當差已經有三年,還未曾得到過皇上的親自召見,莫不是出了急事?還是自己有哪裡做的不好的?於是懷著忐忑的心,向乾清宮走去。
心裡想來想去,還沒有思考到任何事情,已經來到了順治帝的乾清宮,待太監通報後,陳廷敬走進殿內,見順治帝端坐在龍椅之上,麵帶笑容,還衝陳廷敬頻頻點頭。陳廷敬忐忑的心放下一半,於是跪下行禮:“臣,陳廷敬參見皇上,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
順治帝伸手一抬:“陳廷敬請起,你進宮也有三年了吧?”
陳廷敬聽到順治帝的問話,從地上站起來回道:“謝皇上,臣自順治十五年進士以來,進宮內擔任庶吉士剛滿三年。”
順治帝也站起來點頭示意,開口問道:“三年內你兢兢業業,也未曾請假,把分內的事情辦的很好,聽說你在天下士子心中聲望很好,又能幫扶讀書人和百姓,是讀書人中的楷模!”
陳廷敬抬頭看到順治帝,頓了頓開口說道:“稟皇上,自進宮入仕以來,也少有接觸外人,不過若遇到讀書人和百姓遇到苦難,也應當幫助。”
順治帝走到陳廷敬前麵,雙手扶住陳廷敬的臂膀四目相對:“陳愛卿,朕當下有一要事,陳愛卿要儘心竭慮啊!”
陳廷敬馬上跪下:“陳廷敬萬死不辭,請皇上示下”
順治帝開口:“戶部尚書阿斯哈年邁,急需一名侍郎輔助,另外皇子漸漸長大,需要一位德高望重的先生,教他們四書五經等儒家經典!”
陳廷敬何其聰明,馬上回道:“謝主榮恩,臣定當儘心竭慮,在所不辭!”
順治帝雙手一攙陳廷敬,四目相對:“陳愛卿,戶部是大清國的錢袋子,更是大清國的命根子,阿斯哈掌管的戶部,近些年來屢屢赤字、也有多個省份賬目稅務核對不上,你上任之後要摸清楚底細,隨時報至與朕。
另皇子先生之事,要行漢家子弟拜師之禮,不必把他們當皇子,隻當是尋常百姓家,嚴師方能出高徒!”
陳廷敬此時得知順治帝的良苦用心,原來戶部一直有虧空赤字,而阿斯哈是滿洲貴族皇親國戚,自己勢必要在戶部找出問題,且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給皇子當師傅。
陳廷敬心裡明白,自己已經是順治帝的人了,從庶吉士到戶部侍郎,雖然升官,但很凶險,但自己一定會不辜負順治帝的重用。於是再次下跪:“臣遵旨,臣一定謹記皇上教導,用心辦差。”
順治十八年七月初三,欽天監挑選了八月十六日作為皇子拜師吉日,順治帝下旨於八月十六日眾皇子集宮門外迎接先生陳廷敬,行儒家拜師之禮。
七月的京城格外炎熱,紫禁城更是密不透風,正當懼怕炎熱的順治帝想去承德避暑之時,後宮內卻傳出一條令皇帝談之色變之事。
“皇上、皇上”吳良輔急匆匆的跑進乾清宮,對著正在批閱奏折的順治帝喊著!
“沒規矩、出什麼事了?”順治帝似乎有些不滿,但是對於吳良輔卻是沒有一絲責怪之意。
吳良輔馬上跪下:“稟皇上,皇貴妃娘娘病了,太後讓您速速去承德避暑!”
順治帝聽的清楚,心裡卻又不明白,皇貴妃病了,太後卻讓我去承德,這是為何?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