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琅此刻正全神貫注地監督士兵們訓練,突然間,他注意到遠方有一名騎著快馬的人朝著自己疾馳而來。眨眼之間,那人便已來到近前,原來是延平王的侍從。
施琅心頭一緊,意識到定有要事發生,連忙走上前去喝問道:"何事如此慌張?竟敢擅闖我軍營重地!"
那侍從不敢怠慢,急忙翻身下馬,雙膝跪地,顫聲回答道:"啟稟將軍,大事不好!馮信將軍遭清軍重兵圍困,危在旦夕!延平王特遣小人前來傳信,請將軍立刻發兵救援!"
施琅聞言臉色大變,追問:"究竟有多少敵軍圍困馮將軍?"
侍從惶恐不安地答道:"據聞約摸有五六萬之眾啊!"
施琅眉頭緊皺,陷入沉思。片刻後,他猛地轉身,開始在心中默默計算敵我雙方兵力分布情況。過了一會兒,他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喃喃自語道:"如此看來,這清軍在海鄧地區原本僅有兩萬餘人駐守,但加上其他各處的兵力也不過兩萬左右。現今卻說有五六萬大軍圍困馮信......莫非海鄧此時已成空城一座?"
想到此處,施琅心中頓時有了主意。他轉頭對侍從吩咐道:"你速速返回王府,將此間情形如實稟報延平王。就說本將軍推斷出海鄧現已空虛無防,我決定先奪取海鄧,而後再率軍營救馮信將軍。"
施琅一聲令下,麾下將士迅速集結完畢,如猛虎下山般朝著海鄧疾馳而去。不出所料,此時海鄧城內空虛無防,守軍幾乎全部調往前線作戰,僅留下一些年邁體弱、無力再戰之人勉強守城。
眼見此景,施琅果斷下令全軍架設雲梯,準備強攻城池。隨著一陣激昂的戰鼓聲響起,士兵們奮勇攀登雲梯,如潮水般湧上城頭。守城的敵軍驚恐萬分地望著眼前密密麻麻、氣勢如虹的明君,毫無還手之力,隻得乖乖打開城門束手就擒。
就這樣,施琅輕而易舉地攻占了海鄧。進城之後,他有條不紊地部署守城事宜,並派遣部分兵力鎮守此地。稍作休整,他便率領其餘部眾繼續馬不停蹄地奔赴安溪縣。
另一邊,馮信浴血奮戰至筋疲力儘,但麵對源源不絕湧來的清兵,心中不禁湧起一股絕望之情。然而,他始終堅信自己定能等來援兵,尤其是距離最近的施琅,必定會火速趕來增援。
可惜事與願違,苦苦支撐兩日之後,馮信方才得知施琅已率部朝安溪進發的消息。清兵見狀,也主動後撤二十裡,暫時停止攻城行動。
清軍退兵之後,才驚覺他們的老巢海鄧已經被鄭成功的軍隊攻占,無奈之下隻能選擇繼續撤退。
與此同時,侍衛匆匆趕回稟報鄭成功:“啟稟延平王,施琅他……”
“他究竟怎麼回事?趕快如實道來!”鄭成功一臉急切地追問。
“施琅表示現在海鄧城內防禦空虛,正是進攻的絕佳時機,於是他帶領兩萬士兵徑直朝著海鄧衝殺過去。”侍衛低垂著頭,根本不敢直視鄭成功的眼睛。
"可惡至極!莫非這施琅真有叛國之心,企圖謀反不成?此前本王已經連續兩次催促他出兵攻打海鄧城,可他竟然毫不理會。如今命令他前去解救安溪之危,援救馮信將軍,他竟敢背道而馳,轉而攻打海鄧!"鄭成功怒火中燒,氣得將手中緊握的茶杯猛地砸向地麵。
"劉國軒聽令!立即調集五萬精兵強將,火速奔赴安溪支援馮信將軍。"鄭成功怒發衝冠地咆哮著,"本王決心親自掛帥出征!"
劉國軒深知形勢危急刻不容緩,不敢有絲毫延誤,連忙著手調動軍隊部署,並緊隨鄭成功一同踏上征途趕赴安溪。鄭成功親自率領五萬大軍,前去解圍安溪,然而他們與安溪之間的距離比起施琅更為遙遠。而且因為兵力眾多,所需糧草軍需物資也相應增加,所以行軍日程預計需要五天才能到達目的地。
大軍出發後行進了兩天,忽然有人快馬來報:"延平王大人,安溪之圍已然解除!馮信將軍派遣小人送來書信一封。"
鄭成功打開信封,見馮信寫的:“稟延平王,安溪之圍已解,我軍損失慘重,守城一萬兵馬隻剩不到三千人。若施琅遲來半日,恐怕安溪已落到清軍手中。好在施琅馳援,方解安溪之圍。”
鄭成功看完信件之後,並無半分喜悅之情,反而怒發衝冠、破口大罵道:“倘若不是施琅救援來遲一步,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眾多軍士白白犧牲啊!”盛怒之下,鄭成功立即下令讓劉國軒率領麾下兵馬折返營地,而他則親自帶著貼身侍衛及侍從快馬加鞭地趕往安溪縣城。
尚未踏入安溪城門,鄭成功就遠遠望見許多軍士正駕馭著一輛輛滿載屍首的馬車緩緩前行。毫無疑問,這些英勇無畏的將士已然殞命沙場,而他們即將被安葬於此。一路望去,隻見那一輛輛馬車上不斷有鮮血滴落,仿佛將整條道路都染成了觸目驚心的血紅顏色。目睹這一幕,鄭成功心如刀絞般疼痛難忍。這些忠心耿耿的將士們跟隨自己南征北戰多年,如今卻紛紛長眠地下,怎能不讓人痛心疾首呢?
鄭成功帶著怒氣衝向軍營,隻聽得侍衛高聲喊道:“延平王駕到!”
原本正在營帳內商議軍情的施琅與馮信聽聞此言,急忙起身出帳相迎。“參見延平王!”隨著馮信和施琅跪地參拜,其他眾人也紛紛緊隨其後,異口同聲地高呼道。
見到所有人都跪了下來,鄭成功卻並沒有絲毫要讓大家起身的意思,他的臉色陰沉得可怕,眼中閃爍著怒火,聲音也因為憤怒而變得有些顫抖:“施琅啊施琅!你竟然敢如此再三地違背我的命令!倘若你能早到兩天,這場戰爭怎會打得如此艱難?又怎會導致安溪城中的數千官兵慘死敵手?”
施琅原本還滿心歡喜地認為自己立了大功,不僅輕而易舉地攻占了海鄧,還解除了安溪之圍。
可沒想到等待他的卻是延平王劈頭蓋臉的責罵,心中不禁感到十分委屈,但麵對盛怒中的鄭成功,他又不敢有絲毫的辯駁,隻能壓低了聲音囁嚅道:“回稟延平王,此次共有五六萬清兵徑直攻打安溪,想必是海鄧的守兵已被調離,致使海鄧防守空虛。
微臣未耗費多少兵力便順利攻下了海鄧,隨後馬不停蹄趕來增援安溪,雖然安溪守軍損失慘重,但福建的門戶海鄧我們是攻了下來”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