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廷敬開口說道:“元朝中後期,對中原河北、山東、河南一帶進行了瘋狂的民族壓迫,再加上黃河淮河的泛濫,中原地區饑荒不斷,這才有朱元璋討飯,後來又去當了和尚,最終和尚都沒得當,隻能去參加農民起義。”
“天道輪回,若不是大元的貪官汙吏,何至於百姓沒有飯吃,何至於農民起義啊!”康熙仿佛看到了日後的李自成農民軍起義。
“皇上說的是,比臣說的更好!”
康熙見陳廷敬拍馬屁,便說道:“師傅繼續說”
“明太祖朱元璋去世以後,明成祖朱棣自燕京起兵反叛,朝廷自江南發兵五十萬去圍剿當時的燕王朱棣,那主戰場便是中原一帶,山東、河北、河南遭受到重創,朝廷與燕王紛紛抓壯丁參軍,幾十萬人在中原打了三年的時間。中原不僅沒有人種田了,甚至連百姓都慘遭餓死。靖難之役後,中原可謂是慘不忍睹,騎馬千裡也難見一個活人!地上到處都是白骨!”陳廷敬說著,仿佛自己親臨其境一般。
康熙聽到此處,不禁潸然淚下說道:“師傅,這中原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沒想到三年的戰事,竟如此慘烈!百姓可是苦了,且不說官軍的傷亡,就說老百姓,男人被抓走後,女人和孩子又怎麼生存呢?”
陳廷敬此時沒有回答康熙,便繼續說道:“明成祖攻破南京登基稱帝後,回到了北京,一路之上見中原之地如此荒涼,想著日後要遷都北京,這中原不得不發展經濟,便要遷徙人口到中原。”
“那便是遷徙你老家山西的人口?”
“啟稟皇上,正是遷徙山西的人口!”陳廷敬回道。
“為何遷徙山西呢?而不是其他省?”康熙疑惑不解。
陳廷敬雙手一抱拳說道:“皇上問的好,雖說當年元朝殘害漢族的百姓,但元朝末年全國戰亂時期,蒙古的察罕貼末爾控製整個山西,他們不僅沒有遭遇到戰亂,反而是風調雨順、年年豐收,並且山西有各種礦業、煤業、以及全國的銀票商行,整個山西經濟繁榮、人丁興旺,儼然是一個北方的小江南。”
見康熙皇上聽的入迷,陳廷敬繼續說道:“元末和靖難之役時,山西不僅沒有遭遇戰亂的洗禮,反而大量的難民逃往山西,使得山西的人口銳增,尤其是山西洪洞縣,位處於晉南之地,人口是最稠密的地區。”
“所以就遷徙了山西洪洞縣的人口?”康熙問道。
“是,不僅僅是洪洞縣,晉南各縣均有不少百姓,被明成祖朱棣強行遷徙到中原各地,比如保定府、河間府、大名府、濟寧府等。這些百姓離開山西後,便再也沒有回到過老家,他們也有很多不想遷徙的,都被斬首,百姓見狀為了活命,不得不遷徙而走。”
陳廷敬說罷,便問道:“皇上,當年的故事還有一個傳說,至今在百姓民間流傳!您可願意聽聽?”
“師傅且說來聽聽!”
“當年明朝在洪洞縣的廣濟寺設立了移民司,所有移民需到了廣濟寺登記後,便可根據官府給到的地區出發。而廣濟寺有一棵大槐樹,在秋末冬初時分樹葉凋零,上麵的老鴰窩格外的醒目,老百姓在離開此地前,隻見樹上的老鴰不斷的發出哀鳴之聲,皆痛哭流涕。”
陳廷敬說完見康熙不語,便唱道:“問我祖先何處來,山西洪洞大槐樹。祖先故裡叫什麼,大槐樹下老鴰窩!”
康熙聽罷,眉頭微皺,陷入沉思之中,許久之後才長長地歎息一聲,緩緩說道:“朕自小研讀聖賢書,深知漢家子民對先祖的尊崇之情,豈料這兩百餘年前之事,莫非真要在朕當政之時再度重演不成?”
陳廷敬默默無言,稍作停頓後接著道:“皇上,民間尚有一傳言,雲若有人小腳趾甲分作兩瓣,則其必為山西移民後裔。”
“哦?竟然有此等奇事?”康熙聞言頗感詫異。
“昔年百姓被迫遷徙之際,官軍為防民變,以繩索串連眾人而行。然仍不乏逃亡者,故官軍遂將每人之小趾甲皆劈為兩半。受此酷刑者劇痛難耐,不複敢逃遁矣。”陳廷敬語氣凝重地答道。
康熙驚的嘴巴都圓了,頓了頓問道:“這麼殘忍嗎?”
陳廷敬一抱拳說道:“民間有雲:誰是古槐底下人,脫履小趾驗甲形!”
康熙緊閉雙眼,陷入沉思之中,仿佛整個世界都與他隔絕開來。過了一會兒,他緩緩睜開眼睛,眼中閃爍著堅定的光芒,鄭重地說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朕深知曆史教訓不可忽視,絕不能讓明朝的悲慘命運在我大清朝重演!”
陳廷敬看著康熙皇帝終於拿定主意,心中稍感寬慰,但同時也不禁擔憂起來。他皺起眉頭,輕聲提醒道:“皇上,可如今鼇拜已在朝堂之上定下此事,恐怕難以輕易更改啊!”
康熙猛地一拍桌子,震得桌上的茶杯險些翻倒,他義憤填膺地說:“哼!那又如何?隻要蘇克沙哈不同意,朕就可以借助他的力量,或許還有一線轉機!”說到這裡,康熙的眼神越發銳利,似乎已經看到了事情發展的方向。
“是啊,如今這朝堂之上,也隻有蘇克沙哈大人,敢與鼇拜爭鬥一番,其他大臣均默不作聲啊!”陳廷敬小聲的說道,生怕外麵的侍衛聽到。
康熙瞪大眼睛,若有所思,似乎突然想起了什麼重要的事情。他立刻轉頭看向陳廷敬,急切地問道:“換地可是國家大事,戶部必然首當其衝啊!戶部尚書蘇納海這個人,你了解嗎?”
陳廷敬沉默不語,並沒有直接回答康熙的問題。相反,他慢慢地走向康熙,靠近他身邊,然後壓低聲音,小心翼翼地說:“皇上啊,那蘇納海其實和蘇克沙哈是同族之人呢,而且還是蘇克沙哈極力推薦才當上戶部尚書的呀!”
康熙聽後,猛地一拍桌子,興奮地喊道:“太好了!這下朕心裡有數了!朕一定要見見這蘇克沙哈和蘇納海!隻要按照朕的方法去做,必定能夠讓鼇拜知難而退!”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