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陽光透過稀薄的雲層灑向皇宮,將朝堂染上一層淡淡的金色光輝。
大臣們肅立兩旁,鼇拜站在最前方,高聲宣布:“六月初五,大朝之時,便是《大統曆》的觀念與《時憲曆》一決高下之日!”他的聲音如同洪鐘一般響亮,回蕩在整個朝堂之上。
然而,令人驚訝的是,鼇拜竟然未曾詢問康熙皇帝的意見,就擅自下了這樣一道旨意。
散朝之後,康熙皇帝立刻召見了湯若望。
湯若望恭敬地行了個禮後,康熙皇帝的臉色鐵青,語氣沉重地說:“瑪法,這鼇拜要讓《大統曆》和您帶來的《時憲曆》做出比較,看起來您已經徹底得罪了鼇拜啊!”
湯若望微微皺起眉頭,沉思片刻後,緩緩答道:“皇上,昨日的日食已經證明了《時憲曆》比《大統曆》更為先進、精確。這次比試,不僅關係到中西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更是一次展示雙方文化精髓的機會。我們應當以開放包容的心態去應對,讓兩種曆法都能得到充分的展現。”
康熙皇帝點了點頭,表示認同湯若望的觀點,但他的眼神中卻閃過一絲堅定。
他接著說:“朕明白,瑪法。可是,鼇拜此舉顯然是想借這個機會來打壓西方文化。我們不能讓他得逞,必須想辦法維護中西文化的平等交流。”
湯若望微笑著安慰道:“皇上,不必過於擔憂。隻要我們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相信這場比試會成為促進文化發展的契機。而且,我對《時憲曆》充滿信心,它一定能夠經得起考驗。”康熙皇帝聽了湯若望的話,心中稍感寬慰。
湯若望嘴角輕輕上揚,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陛下,微臣有一個計策。咱們不妨邀請來自各個領域的學者和文人雅士一同參與其中,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深入探討中西文化之間的差異以及相通之妙處。這樣做不但能夠大大提高此次比賽的公正性,更能讓更多的人領略到中西方文化各自獨特的魅力所在。”
康熙皇帝聞罷,龍顏大悅,臉上流露出十分滿意和讚賞的神色:“真是絕妙的點子啊!瑪法,這件事就全權交給你負責籌備吧。切記,務必要保證這場比試的公平、公正,萬不可出現任何差池。”
湯若望恭敬地接下旨意,轉身離去之際,他在心中暗暗立下誓言,無論如何都要竭儘所能,為這場至關重要的文化之爭付出一切努力。倘若能夠在此次較量中勝出,那麼天主教在大清國的蓬勃發展必將如魚得水,前途一片光明。
時間轉眼來到六月初五這天,盛大的早朝上,京城內所有九品及以上的官員紛紛齊聚於皇宮之中,一同前來親眼目睹這場震撼人心的中西曆法大對決。
然而,令湯若望始料未及的是,這場原本單純的學術競賽,竟然在不知不覺間演變成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政治角力。
鼇拜在朝堂之上,目光掃視著湯若望和楊光先,然後開口說道:"今日湯若望要與楊光先一較高下,切磋曆法以及中西文化之優劣。諸位愛卿需仔細觀摩,看看究竟是何方曆法更為精準、更為先進。"
湯若望率先起身,恭敬地稟告道:"陛下,六月初一的日食,《時憲曆》精確地預測到了日食發生的時刻,然而《大統曆》的預測卻足足提前了十五分鐘。由此可見,《時憲曆》顯然更為準確無誤。"
康熙皇帝聽後微微頷首,表示認同,滿朝文武也紛紛低聲附和:"沒錯啊,湯若望所製曆法,在預測日食方麵的確更為精準。"
楊光先霍然站立,義正辭嚴地反駁道:"預測日食準確,不過是湊巧猜中而已。且湯若望的《時憲曆》竟敢妄言大地乃圓形,我們所居之地實則為一球體,還美其名曰"地球",豈有此理!"
他的聲音鏗鏘有力,回蕩在朝堂之上,眾人皆為之側目。一時間,朝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眾大臣麵麵相覷,不知如何應對這突如其來的爭議。
湯若望轉身看著楊光先,隨後斬釘截鐵地說道:“正是,地球就是圓的!”
楊光先聽後哈哈大笑起來,語氣中帶著幾分嘲諷:“敢問湯先生,既然您說地球是圓的,那麼我們人類為何能夠穩穩地站立在地麵上呢?”
說完,楊光先從自己的袖口中取出一個球體,將它舉起來,接著問道:“就如同這個球一樣,如果我們把人放在球的下麵,他們要如何才能站立得住呢?還有,那些水又是怎麼能夠停留在球麵上而不會掉下來呢?”
他的話音還未落,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們便紛紛哄堂大笑起來。
然而,麵對這樣的質疑,湯若望卻顯得鎮定自若、不慌不忙。他清了清嗓子,然後緩緩地解釋道:“各位大人,這地球的確是圓形的。如果大家有機會乘船出海,就會發現那遼闊無垠的海洋其實也是呈現出圓形的形態。而那一望無際的大陸,則同樣是地球的一部分。”
楊光先似乎並不打算輕易罷休,他繼續追問道:“敢問湯先生,按照您的說法,生活在地球側麵和下方的人們,難不成要像壁虎那樣趴在牆壁上行走嗎?或者說,他們需要倒立著用頭朝下的方式走路?另外,海水是否就懸浮在地球表麵,完全不流動呢?”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