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神情如同年輕時一般堅毅,充滿了鬥誌。
楊光先年輕時曾毅然決然地將千戶之位讓給弟弟繼承,隨後抬著棺材進京,大義凜然地彈劾大學士溫體仁。
然而,崇禎帝卻對溫體仁深信不疑,楊光先因此遭受杖責,並被流放至遼西。
直到溫體仁失勢倒台,楊光先才得以平反,被崇禎帝赦免並準許他回老家。
這段經曆使得楊光先的性格變得堅韌不拔,但同時也令他在麵對困境時更加固執己見。
作為一名回族人,他對本族文化有著深厚的情感和堅定的信仰。
而《回回曆》正是他們民族的瑰寶之一,這讓他自然而然地成為了其忠實的支持者。
與此同時,郭守敬的《大統曆》也是備受尊崇的經典之作,它成為了楊光先心中不可動搖的權威。
然而,當湯若望帶著他的《時憲曆》出現時,一切都改變了。
楊光先對湯若望的曆法深感不滿,認為它違背了傳統和正統觀念。
於是,他毅然決然地上書彈劾湯若望,試圖扞衛自己心目中的真理。
但順治帝卻對湯若望充滿信任,將所有的彈劾一概不理會。
楊光先並沒有放棄,他以筆為劍,寫下了許多著作,如《不得已》、《辟邪論》等,矛頭直指湯若望及其曆法。
這些書籍猶如燃燒的火焰,點燃了楊光先內心深處的激情,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注。
終於,康熙皇帝即位,鼇拜掌握了政權。
此時,鼇拜心懷叵測,企圖除掉與康熙關係密切的湯若望,並換上自己的心腹來掌管欽天監。
楊光先看到了機會,他利用這個時機,終於成功地扳倒了湯若望,登上了欽天監監正的寶座。
然而,事實卻是,楊光先對曆法一竅不通,他隻是一個善於耍弄政治手段、巧舌如簧的政客。
因此,康熙皇帝對楊光先並不看好,認為他沒有能力掌管欽天監。
張老道微微一笑:“楊大人,您年紀已經不小了,應該早點退休。回到家鄉,享受釣魚和含飴弄孫的生活,度過一個幸福的晚年。”
吳明煊點頭表示同意:“師兄說得對,如果我能從監獄裡出來,一定會回到家鄉,陪伴家人,過上平靜的生活。”
說完這些話,楊光先突然大笑起來:“你們兩個真是師兄弟,想法竟然如此一致。”
“彆再固執了,楊大人。看清當前的局勢,保住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張老道喝了一碗酒,接著勸說道。
吳明煊也附和著:“楊大人,隻要我們能夠活著走出這裡,就放下一切,回家吧!”
楊光先猛地端起一碗酒,仰頭痛飲而下。
他放下碗,目光緩緩掃過張老道和吳明煊。
突然,他發出一陣淒厲的哭聲:“你們難道認為我會因為貪生怕死,就輕易舍棄自己的理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