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賜履拱手行禮後說道:“皇上聖明,必定能夠洞察一切。”
康熙坐在龍椅上,一隻手撐著頭,另一隻手輕輕敲打著桌麵,他的眼神深邃而銳利,仿佛能穿透一切。
他靜靜地看著眼前的熊賜履,這位年邁卻充滿智慧的大臣。
康熙突然開口問道:“熊先生,這山西陝西總督莫洛,因為給鼇拜寫了一封信,被議政王定為鼇拜的黨羽,下了大獄,此事你怎麼看?”
熊賜履聽到康熙的問題後,立刻站起身來,他的臉上露出一絲緊張,但很快就恢複了平靜。
他恭敬地向康熙行了一個禮,然後說道:“稟皇上,莫洛是不是鼇拜的黨羽,不應該由信來定罪,應該以實際行動來定罪。如果僅僅因為一封書信就將其下獄,恐怕會引起人心惶惶。”
康熙點了點頭,示意熊賜履繼續說下去。
熊賜履接著說道:“皇上聖明,莫洛雖然給鼇拜寫過信,但這並不意味著他就是鼇拜的黨羽。況且,莫洛也曾為朝廷立下過功勞,如果輕易將其定罪,難免會讓人覺得不公。”
康熙聽了熊賜履的話,陷入了沉思。
他想起了莫洛曾經為朝廷所做的貢獻,心中不禁有些感慨。
然而,他也明白,作為一國之君,不能僅憑個人感情來判斷事情的對錯。
於是,他決定聽聽其熊賜履的意見。
康熙緩緩說道:“莫洛離任前,上書朝廷免了山西陝西十五個縣的稅糧,說今年受了旱災,百姓難以為繼,因此朕批準了。”
熊賜履連忙說道:“皇上英明!皇上心係天下蒼生,真是萬民之福啊!”
康熙微微一笑,繼續說道:“可新任的總督哈占,又重新收了這筆稅糧……”
說到這裡,康熙停了下來,他的目光望向遠方,眼中閃爍著怒火。
他緊緊握著拳頭,身體微微顫抖著。
熊賜履默默地坐了下來,他知道康熙此刻心情激動,需要時間冷靜一下。
他靜靜地等待著,希望康熙能夠控製住自己的情緒。
過了一會兒,康熙深深地吸了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
他轉過頭來,看著熊賜履,問道:“熊先生,你認為這件事該如何處理?”
熊賜履思考片刻,然後說道:“皇上,臣認為此事必須嚴查。如果哈占真的私自加收稅糧,那麼他必須受到嚴懲。否則,百姓們將會對朝廷失去信心,社會也會動蕩不安。”
康熙點了點頭,表示讚同熊賜履的觀點。
熊賜履見康熙有意懲治哈占,於是便拱手問道:“皇上可知道明朝是怎麼亡國的?”
康熙點了點頭,認真地回答道:“朕知道,崇禎年間四處鬨災荒、地震,百姓沒有糧食吃,便紛紛發動了起義……”
說到此處,他不禁感慨萬千,語氣也變得深沉起來:“以民為本,方是我大清第一國政啊。”
熊賜履聽後,深表讚同地點頭應和:“皇上英明,這京城中的官員絕不能貪汙腐敗,而這封疆大吏更是不能有絲毫貪念。皇上若想改變這種狀況,還需廣納賢才,對官員多加考察,同時也要讓官員們多輪崗換位,這樣才能有效遏製貪汙受賄之風。”
康熙沉思片刻,堅定地說:“朕明白了,這哈占莫洛一案,朕定當秉公辦理!”
且說這陳廷敬,他深入西安附近的六個縣實地考察,發現每個縣的情況都大不相同。
那些遭受災害的縣,不僅稅款和糧食被官兵搶走,而且還難以維持生計。
許多年輕人不得不逃離家園,隻留下了一些老年人和少數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