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店門口掛著一塊巨大的招牌,上麵寫著"興隆糧店"四個字。
這塊招牌雖然看起來有些褪色,但裝裱做工卻相當精細,顯示出曾經的輝煌。
陳廷敬站在門前,仔細地打量著這塊招牌,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之色。
他微微點頭道:"好,這興隆二字,果然是好筆法!"
吳升聽到陳廷敬的稱讚,得意地笑了起來,連忙解釋道:"呦,您真是好眼力,這"興隆糧店"四個大字,乃是前朝陝西按察司副使陳天佑所書!"
"陳天佑?"陳廷敬不禁一愣,心中湧起一股莫名的親切感。
這個名字似乎觸動了他內心深處的某些記憶。
吳升見陳廷敬如此反應,以為自己說錯了話,忙問道:"大人,難道您認識陳天佑嗎?"
陳廷敬搖了搖頭,微笑著回答道:"不,隻是覺得這個名字很熟悉罷了。"
吳升接著說道:"不錯,聽我父親說,當年這西安城遭遇了一場嚴重的饑荒,百姓們饑餓難耐。我爺爺心地善良,便將自己的糧食捐贈出來,救助了許多饑民。因此,陝西按察司副使陳天佑對我爺爺感激不已,特意為我們家的糧店題寫了一塊匾額"興隆糧店"!"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吳升說著,眼神中流露出對爺爺的敬佩之情。
他似乎能夠想象到當年爺爺慷慨解囊、救助災民的情景,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
陳廷敬靜靜地聆聽著吳升的講述,心中感慨萬分。
他知道,在那個艱難的年代,能夠挺身而出、幫助他人的人是多麼難得。
陳廷敬對吳升的家族充滿了敬意,他覺得這樣的故事值得銘記和傳承。
同時,他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像吳升的爺爺一樣,在困難時刻伸出援手,傳遞正能量。
看著眼前的興隆糧店,陳廷敬仿佛看到了過去的曆史和人們的善良。
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氣,然後緩緩地走進了店裡,準備進一步了解這家有著深厚底蘊的糧店。
陳廷敬靜靜的望著匾額,隨後又搖了搖頭:“咱們還是進糧店看一看吧!”
陳廷敬和吳升緩緩走進糧店,雖然店內的布局稍顯陳舊,但整體仍然顯得整潔有序。
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糧食香氣,讓人感到一種舒適的氣息。
貨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各種各樣的糧食,每一種糧食都有自己專門的存放區域。
其中,大米區格外引人注目,旁邊還特意放置了一個鬥大的"米"字,以方便顧客找到所需的物品。
緊挨著大米區的是小米區,再往東一點則是玉米、黃豆等其他雜糧的存放區。
然而,此時此刻的糧店內卻異常冷清,因為這裡已經有一個多月沒有開張營業了。
整個店鋪顯得十分荒涼,寒冷的空氣讓這個本應熱鬨的地方變得冷冷清清。
更糟糕的是,由於長時間未開業,店內的溫度極低,甚至連盛水的甕都被凍裂了。
陳廷敬看著破裂的甕,不禁皺起眉頭問道:"哎,吳升,這是怎麼回事?"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