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這一年中,就認識了這兩位士子。
由於二人的學問,以及思想,受到了康熙的高度認可。
且二人的品行也是不錯。他很期待這二人,是否能中進士。
陳夢雷和李光地都是才華橫溢的青年才俊,但他們的家境並不富裕,沒有足夠的資金去賄賂考官。
因此,他們隻能依靠自己的實力參加科舉。
然而,就在閱卷官們忙碌的時候,一場陰謀正在悄悄醞釀。
有一些人想要利用科舉這個機會謀取私利,他們試圖通過不正當手段讓自己支持的考生中榜。
這些人的行為不僅違背了公平公正的原則,也損害了國家選拔人才的公正性。
但是,康熙皇帝對此一無所知。他仍然滿懷期待地等待著科舉結果的公布,相信著這次科舉將會選出真正的人才。
康熙九年二月二十日,康熙皇帝在皇宮內殿召見了主考官魏裔介、副考官蔣鼎慈、王清、田逢吉四人。
“諸位愛卿,朕知道你們最近一個月都非常忙碌,朕也看到你們幾位都變得消瘦了不少!辛苦了!”康熙皇帝一臉關切地對他們說。
魏裔介趕忙拱手行禮道:“多謝皇上的厚愛和關心!臣等為朝廷開科取士,雖辛苦,但也是為了國家選拔人才,所以不覺得累。”
康熙皇帝滿意地點點頭,又問道:“不知今年學子們的答卷情況如何?大概有多少人能夠進入殿試呢?”
魏裔介回答道:“啟稟皇上,目前謄卷工作已經完成了五天,閱卷再有五天就可以結束。然後我們會進行封卷、核對考生姓名等程序,預計在二月二十八日,可以確定入圍殿試的名單。經過複核後,三月初四日便可以舉行傳臚大典。”
康熙皇帝聽後,微微點頭表示滿意,並囑咐他們要認真對待每一份答卷,確保公正公平地選拔出優秀的人才。
他還強調了科舉製度對於國家發展的重要性,表示希望通過這次考試,能夠選拔出更多有才華、有品德的官員,為國家的繁榮做出貢獻。
魏裔介說完後,現場一片寂靜,眾人都在思考他話中的含義。
他並沒有直接提及學子們的考試情況和人數,而是詳細地講述了考試的流程,如謄卷已經完成等細節。
這種做法讓人感到疑惑,但也顯示出他對這次考試的重視和嚴謹態度。
事實上,清朝的科舉製度沿用了唐宋明時期的糊名謄錄之法。
這個方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唐太宗貞觀年間。
當時,錄取的進士多為世家子弟,而普通學子儘管參加了科舉,但因未向世家送禮或遭其打壓,常無緣中舉。
為了改變這種局麵,有人提出了糊名法,即把考卷上的姓名遮蓋起來,以防止考官認出考生身份並作弊。
這一舉措大大減少了世家子弟的優勢,讓更多普通士子有機會脫穎而出。
所以說,在李世民統治下的唐朝,社會發展得非常繁榮昌盛。
而到了宋朝景德二年的時候,有一個人發明了一種叫做“謄錄法”的方法。
這個方法呢,就是先把考生的名字糊起來,然後讓專門的官員用紅筆把試卷重新抄一遍。
這個紅筆抄出來的試卷,就叫“朱卷”,而原本考生自己寫的那份試卷,就被稱作“墨卷”。
之所以要這麼做,主要是擔心閱卷的官員認出考生的筆跡來。
而且,抄完之後,還會有專人去檢查有沒有錯誤或者作弊行為。
這樣一來,抄卷的人不知道這份試卷是誰的,閱卷的人也不知道。
隻有當所有環節都確定這份試卷沒有問題後,才會反過來去找考生的名字,看看誰被錄取為進士。
經過層層篩選和審核,最終那些被選中的考生,再經過批次號核對完姓名之後,他們的試卷就會被送到朝廷,被賜予進士及第的榮譽。
事實上,在科舉考試的閱卷環節中,主考官、同考官和內監視三者之間形成了一種相互製衡、牽製和監督的關係。這種機製旨在確保評卷的公正性和準確性,避免任何一方的偏見或不當行為對考生造成不公正的影響。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他語氣堅定地說道:“很好,這次科舉考試是朕的第三次了,務必要選出一些優秀的人才來!”
魏裔介恭敬地回答道:“回稟皇上,今年共有兩千四百名士子參加考試,根據目前的考卷情況來看,能夠入圍的已經占了十分之三。”
康熙聽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心中暗自思忖著:“這個比例已經相當高了,畢竟每次科舉都是一次激烈的競爭。而且,按照這樣的趨勢,今年很有可能會打破清朝的進士紀錄呢。如果按照十分之三計算,那豈不是有六百人之多?”
想到這裡,康熙不禁感到一絲興奮和期待。
魏裔介看到康熙的表情變化,嘴角也浮現出一抹笑意,他繼續說道:“皇上,康熙三年的登科人數為二百人,而康熙六年則有所減少,僅有一百五十五人。然而,根據目前的情況推斷,康熙九年的登科人數將會大大超過以往,預計六百多名貢生會增加至少幾十名進士。”
康熙聽到這裡,眼中閃過一絲喜悅之色,他深知每一次科舉都是選拔人才的重要機會,而這次的成績似乎比以往更為出色。他感慨地說道:“如此甚好,希望這些新科進士們能夠為朝廷貢獻自己的才華和智慧,共同推動國家的發展和繁榮。”
“好!朕不怕天下有學問的都做官,就怕有學問還不為國家出力!”康熙此時心情大好,聽到有這麼多人可以入圍,就想著這李光地和陳夢雷二人,是否也能登科進士及第。
且說這考生考完之後,便如脫韁野馬般,徹底地放飛自我,開始儘情享受難得的輕鬆時光。
這三年來,他們為了這場會試,可謂是一心一意、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學習之中。
如今,終於可以放下心中的重擔,好好地放鬆一下自己。
於是乎,他們一行人在京城中四處遊蕩,儘情領略這座古老城市的獨特風情。
而在這群人中,李光地和陳夢雷自然也不例外。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