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剛說到此處,也不由自主地停了下來,因為這其中所蘊含的後果實在太過沉重。
他甚至無法想象,如果真的發生了什麼意外狀況,又有誰敢承擔這樣巨大的責任呢?
魏裔介定了定神,開口說道:“皇上,微臣認為隻要允許吳應熊返回雲南探望親人,那麼吳三桂必然會覺得朝廷對他充滿了無儘的信任。而且,吳應熊勢必還會再次回到京城。”
康熙尚未回應,一旁的安親王已經忍不住破口大罵道:“胡說八道!那吳應熊一旦回到雲南,怎麼可能還有回京充當人質的道理?”
魏裔介緩緩地搖著頭,語氣凝重地對皇帝說:“陛下啊,那吳三桂已然年邁,年歲過了六十之數,想來所剩時光無幾了。
而其長子吳應熊現今亦已三十六歲,他定然不願有任何變故發生,一心隻求能安穩過渡至平西王之位罷了。”
言及此處,魏裔介稍作停頓,目光望向遠方,似乎在回憶著什麼。
接著,他繼續說道:“臣以為,當下最不願意看到吳三桂生事之人,非吳應熊莫屬。”
此時,康熙不禁深深地吸了口氣,陷入沉思之中。
片刻後,他開口道:“魏愛卿所言極是,以目前局勢來看,的確如此。
而今最為期盼吳三桂能夠安分守己、順利終老之人,便是吳應熊無疑。
畢竟,隻要吳三桂安然度過暮年,這平西王之位遲早會落入吳應熊之手,於情於理,他都沒有理由去謀反叛逆。”
一直靜靜聆聽眾人話語的明珠,早已留意到康熙向自己投來的眼色,瞬間領悟了其中深意。
於是,他站起身來,朗聲道:“誠然,吳應熊身為駙馬,又貴為平西王世子,若平西王得以善終,那麼此位必將歸屬於他。如此一來,他著實毫無造反的動機與必要。”
明珠這番言辭,顯然是在附和並支持魏裔介的觀點。
然而,儘管如此,那位安親王卻依舊緊緊揪住魏裔介不放,追問道:“魏大人,莫非那吳應熊曾向您饋贈厚禮不成?”
他的眼神充滿懷疑與審視,仿佛要從魏裔介的臉上尋得一絲端倪。
魏裔介雙眼圓睜,怒視著安親王,目光如炬,仿佛要將他看穿一般。
安親王被他如此逼人的眼神直視著,心裡不禁感到一陣發毛,渾身都有些不自在起來。
"安親王,您若是想說吳應熊向京城裡的官員行賄送禮,那必然是送給各位王爺們的吧!
像我這樣一個區區漢人儒生,而且還已經被停職在家,吳應熊怎麼可能會給我送禮物呢?"魏裔介義正言辭地說道,聲音中帶著一絲憤慨。
"你……"安親王被魏裔介這番話懟得啞口無言,一時之間竟然不知道該如何回應。
他張了張嘴,卻發現自己根本找不到合適的話語來反駁。
康熙見狀,生怕安親王和魏裔介繼續爭吵下去,連忙出聲製止道:"好了好了,魏愛卿,你先退下吧,這件事情朕需要再好好考慮一番!"
魏裔介聽了康熙的話,微微點了點頭,然後恭敬地行了一個大禮,說道:"嗻,微臣遵命,先行告退。"說完,便轉身緩緩離開了乾清宮。
走出宮殿後,魏裔介忍不住再次回頭望了一眼身後宏偉壯麗的乾清宮,無奈地搖了搖頭,臉上露出一抹苦澀的笑容,喃喃自語道:"唉,這議政王大臣們商議政事,什麼時候才是個儘頭啊......"
與此同時,在乾清宮內,康熙正與眾位大臣繼續討論著關於吳應熊的事情。
對於魏裔介提出的讓吳應熊返回雲南探望親人的建議,經過一番激烈的爭論之後,最終還是未能得到議政王們的一致認可。
眾大臣們普遍認為,一旦讓吳應熊回到了雲南,那就無異於放虎歸山。
以吳三桂目前的勢力和野心來看,恐怕到時候就算用儘千方百計,也難以再將吳應熊召回京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