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應熊頷首表示讚同:"不僅需要將此事闡述清晰,還得向父王進言,切不可再度購置戰馬、募集兵員,以防又有居心叵測之人搬弄是非。"
"沒錯,隻要平西王安然無恙,你終歸是要回歸雲南就藩的。"建寧公主深諳此理。
的確如此,隻要平西王得以善終,身為世子的他必將在第一時間趕回雲南,繼承那至高無上的平西王之位。
況且這位平西王,可是得到朝廷應允,可以永遠世襲罔替的。
吳應熊與世長辭之後,接替其位之人乃是建寧公主之子吳世霖。
對於他們一家而言,能夠享受一生的榮華富貴,並最終成功繼承王位,此乃吳應熊與公主心中最為渴望之事。
且言次日清晨,因彈劾親王以下犯上之罪名,來自四川的禦史郝浴遭逢罷黜官職之災禍。
經過議政王們一番商議定罪,郝浴被判以死刑論處。
然而,康熙帝卻將這一判決變更為流放之刑,遂將郝浴發配至遙遠的盛京之地。
儘管如此,康熙皇帝仍賜予郝浴一份特殊的恩賜,準許他在盛京擔任一名教書育人的先生。
吳應熊得知郝浴被流放一事,連同康熙借太皇太後之名,越過議政王直接將自己和公主回雲南之事,皆詳細地書寫於信件之中,並呈遞給遠在雲南的吳三桂。
在信裡,吳應熊更是苦口婆心地勸說吳三桂應當有所收斂,畢竟如今整個朝廷都對吳三桂虎視眈眈、密切關注著呢!
而魏裔介聞得此訊,竟是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哈哈哈哈哈,高士奇啊高士奇,當真是好手段呐!這吳應熊果真得了聖上旨意,來年開春便能返回雲南省親去啦。”
高士奇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現今朝堂與那吳三桂皆無開戰之意,故而借著吳應熊此次省親之機,恰能緩解兩方緊張之態。此計雖說乃是苦肉之計,但朝堂心甘情願相送,吳三桂更是樂得笑納呀!”
“倘若日後你能位極人臣、入朝為相,定然能夠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偉業啊!”魏裔介由衷地慨歎道。
高士奇聽聞魏裔介如此誇讚,反倒麵露赧色:“魏大人謬讚了,小人才疏學淺,就連區區一個舉人都未能考取……”
“唉,正是因為你無法高中舉人,我才難以向聖上舉薦於你啊......”言及此處,魏裔介滿臉儘是無可奈何之色。
兩人一時閒暇無事,索性再度擺開棋局對弈起來。
且說那吳應熊,唯恐局勢生變,務必要讓整座城池之人皆知曉此事才行。
熟讀《三國演義》的吳應熊,腦海中靈光一閃,決定效仿智慧超群的諸葛亮,使出那令人驚歎的錦囊妙計。
於是乎,他毫不猶豫地投入到一場轟轟烈烈的行動之中——在繁華喧鬨的京城中大肆采購各類珍貴禮品。
不僅如此,他出手闊綽,不惜以高昂的價格購入這些寶物。
每遇到一個人,吳應熊都會高聲宣稱自己乃是駙馬爺,身負聖上旨意,即將前往雲南為平西王賀壽。
消息如同長了翅膀一般,迅速在京城的大街小巷傳播開來。
而此時,在議政王與太皇太後之間正上演著一場激烈的較量。
儘管議政王極力反對,但太皇太後心意已決,堅持要放吳應熊返回雲南。
麵對如此局麵,議政王縱然絞儘腦汁,亦是束手無策。
在一次由安親王和康親王主持的小型朝會上,氣氛顯得格外凝重。
安親王怒不可遏,破口大罵道:“這個可惡至極的魏裔介!就算已經被撤職查辦,居然還有本事鬨出這般幺蛾子,讓吳應熊得以回到雲南!”
莊親王則是冷冷一笑,附和道:“可不是嘛!照這麼看來,這魏裔介倒是幫了吳應熊一個大忙,趁機討好巴結了吳三桂那個老家夥。”
就在這時,一直沉默不語的康親王突然發出一聲冷笑:“哼!魏裔介此番舉動的確高明得很呐!依我看,咱們絕不能再任由他留在京城興風作浪了。”
聽到這話,安親王猛地瞪大了眼睛,難以置信地問道:“康親王,難道您打算就這樣輕易放過魏裔介嗎?”
原來,安親王心中早有盤算,他原本期望借助李之芳之手,將魏裔介徹底鏟除。
然而,康親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想法。
他目光陰沉地看著前方,緩緩說道:“安親王啊,就憑李之芳所列舉的那些罪名,
想要置魏裔介於絕境,簡直是癡人說夢。當下最為明智之舉,應當是迫使魏裔介主動退縮,回到家中安心養老去!”
話說至此,康親王的嘴角微微上揚,浮現出一抹狡黠且詭異的笑容。
“莫非您已有妙計?”安親王見狀,趕忙追問道。
康親王輕輕頷首,表示認同,接著開口道:“明珠那邊,本王已然處理妥當,現在萬事俱備,隻欠這股東風了……”
“到底是什麼東風?”安親王愈發急切地追問起來。
此時,康親王眯起雙眼,眼中閃爍著精明的光芒,稍作停頓後,突然哈哈大笑起來:“待到明日,一切自會水落石出!”
實際上,近些日子以來,康親王始終對李之芳彈劾魏裔介一事保持高度關注,並試圖從中尋覓到些許線索和把柄。他妄圖借助某些手段,一舉將魏裔介徹底擊潰。
現如今,朝堂之上儘管議政王們手握重權,但康親王深知,若能成功扳倒魏裔介,自己便能在這場權力的博弈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
為此,他精心策劃、步步為營,等待著那決定性的一刻到來。
然而,可以與他們相抗衡的力量,無外乎是以魏裔介作為領袖的漢族文人學士群體。
康親王深深地意識到,現今魏裔介的聲名威望已經達到了一個相當高的程度,而且他的學生、舊部和親友關係網更是遍及整個國家。
就在短短數年之間,魏裔介竟然還招收了整整三百名進士弟子,同時還身兼大清國國子監祭酒之職,其風頭可謂一時無兩。
如果不能迅速采取措施來應對魏裔介,那麼一旦等到由他所引領的這些士子們形成一股強大的勢力,局麵將會變得愈發難以掌控。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