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在這群滿人之中,明珠與索額圖二人並未發聲表態。
要知道,此二人和裕親王福全,皆是地位尊崇、手握重權的議政王大臣。
恰在此刻,明珠敏銳地捕捉到了康熙投來的眼神暗示,於是他當機立斷,邁步上前說道:“微臣讚同陳廷敬的直抒己見,
依微臣之見,魏裔介雖有過錯,但亦有功績,二者相互抵消,不如讓其重返朝堂繼續效力!”
索額圖緊接著頷首附和道:“微臣附議!”
至此,場麵上瞬間分化成了涇渭分明的兩個陣營。
其中一方堅決主張魏裔介必須受到嚴懲,而另一方則堅持認為魏裔介的功勞足以彌補過失,可以從輕發落。
康熙此刻正目不轉睛地盯著裕親王福全。
這位裕親王啊,自幼便性格內斂、靦腆羞澀。
遙想當年,順治帝曾詢問福全與玄燁二人,待他們長大後有何誌向?
那時的福全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隻想做一名品德高尚的賢良之王;而玄燁卻表示要效仿自己的父親。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現如今兩人都如願以償——
一個登上皇位君臨天下,另一個則獲封親王位極人臣。
毋庸置疑,福全心甘情願地追隨在弟弟玄燁身旁,對此康熙深信不疑。
與此同時,康親王亦察覺到,眼前這個看似沉默寡言的福全,實則正是能夠左右局勢之人。
於是乎,他向福全暗暗遞去一個眼神,而福全心領神會,稍稍頷首示意。
緊接著,福全挺身而出,拱手施禮後朗聲說道:“回稟陛下,那魏裔介可是先帝在位時期的進士出身呐!
多年來,他為咱們大清朝鞠躬儘瘁、建立赫赫功勳。
倘若僅僅因為些許微不足道的過錯,就要將其革職查辦、剝奪俸祿,無論從人情還是事理上講,似乎都說不過去吧!
況且,那些今年方才新晉的進士們,對於此類處置方式將會作何感想?
還有翰林院中的諸位庶吉士們,他們又該如何看待朝廷這種過河拆橋、卸磨殺驢之舉呢?”
福全這個人呢,平日裡確實不太擅長用言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然而此時此刻,他所說的這番話語卻是如此地精準到位。
不僅準確無誤地觸及到了康熙內心深處的所思所想,更是深深地打動了在場眾多漢臣的心弦。
當康熙聽聞福全所言之後,臉上頓時流露出欣喜之色。
就在這時,隻見康熙嘴角微微上揚,輕聲笑道:“嗯,沒錯啊,裕親王說得甚是有理。
想我這滿朝的文武百官們,又有哪一個能夠保證自己永遠不會犯下一丁點兒小小的過錯呢?
倘若僅僅隻是因為這些微不足道的瑣事,就輕易罷免了魏裔介的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