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就在這一日,如同往常一樣,朝廷內五品及以上級彆的官員們,皆早早地前來上朝議政。
先說一說那魏裔介吧,自從康熙九年夏季遭李之芳彈劾之後,今日乃是他首次重返朝堂。
待眾臣子行過禮後,康熙皇帝講出一番激勵眾人奮進的話語。
此時的朝堂之上氣氛熱烈異常,大臣們彼此間也相互恭賀著新春佳節。
眼看著一切似乎都將順利結束,康熙也正欲宣布退朝之時。
突然間,隻見魏裔介緩緩站起身子,高聲說道:“啟奏陛下,微臣有要事稟報。”
康熙不禁微微一笑,調侃道:“魏愛卿啊,你所呈上的這份奏折,怕是又要連續多年占據頭籌啦!”
原來在此前的歲月裡,每年的首個奏折幾乎無一例外地均出自魏裔介之手。
這位魏大人性格耿直坦率,行事作風頗具書生氣息。
順治帝之所以讓他擔任了多年的督察院禦史和左都禦史等要職,正是看中了他敢於直言不諱、仗義執言的可貴品質。
也正因如此,被魏裔介彈劾過的官員可謂多如牛毛,不計其數。
故而每一年裡,屬他呈遞上來的奏折數量最多且速度最快。
待到太監將那本奏折恭敬地呈送上來時,康熙皇帝接過並緩緩展開,認真細致地閱讀起來。
片刻過後,他輕輕合上奏折,嘴角微微上揚,發出一聲輕笑:“諸位愛卿啊,不知你們是否知曉魏愛卿此次上奏究竟所為何事呀?”
麵對這樣的問題,朝堂之上的一眾官員們哪一個膽敢輕易揣測魏裔介所奏之事呢?
就算有人心中猜到一二,但又怎敢貿然開口說出呢?
於是乎,眾人紛紛搖著頭,表示並不清楚。
此時,隻見安親王大大方方地站出來,粗聲粗氣地說道:“依臣之見,魏大人所奏之事必定是關乎國家社稷的重要大事啊……”
聽到這話,康熙皇帝不禁轉頭看向安親王,放聲大笑道:“哈哈,說得好!不錯……”
笑罷,康熙皇帝的目光隨即移向了自己的親弟弟——順治帝的第五子常寧身上。
“常寧啊,時光荏苒,轉眼間你已年滿十四。
想當年,先帝亦是在十四歲時開始親理朝政;而朕本人,同樣是在十四歲那年登上皇位、執掌天下大權。
自即日起,你也應當肩負起為朝廷效力的重任……”
那麼這位常寧究竟是何許人也?
原來,他乃是順治皇帝膝下排行第五的皇子,其母乃庶妃陳氏。
當初順治帝駕崩之際,常寧尚處於年幼階段,按虛歲計算僅有五歲,實際年齡甚至未滿四周歲,自然對當時之事毫無記憶可言。
且看今日的常寧身著一襲莊重華麗的朝服,當聽聞康熙所言之後,他毫不猶豫地雙膝跪地,高聲應道:“嗻……微臣時時刻刻皆心懷為朝廷儘忠職守之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