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那千鈞一發之際,康親王挺身而出,巧妙地運用言辭,成功地替莊親王化解了眼前的困局。
刹那間,整個朝堂之上一片寂靜,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康熙身上。
隻見康熙霍然起身,他那威嚴的身姿仿佛一座不可撼動的山嶽,令人心生敬畏之情。
"魏大人所言甚是合理,而康親王所講亦不無道理。
常寧尚需曆經磨練方能成才,從即日起,常寧便跟隨裕親王福全一同研習治國理政之道,每日共同參與朝會旁聽政務即可!"
康熙聲如洪鐘,語氣堅定有力,同時大手一揮,做出了最終的決定。
要說起這福全,那可是有著相當大的背景呢!
他和康熙、常寧可是同父異母的親兄弟啊!
俗話說得好:“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在這個風起雲湧的宮廷裡,兄弟間的感情尤其重要。
這不,當福全聽到康熙的旨意時,沒有一絲猶豫,立刻雙膝跪地,畢恭畢敬地回應道:“微臣福全謹遵聖諭!”
說完,他還輕輕地扯了一下常寧的衣角,暗示他也一起跪下謝恩。
常寧立刻心領神會,趕緊跟著跪下來,十分虔誠地說:“微臣常寧恭領聖旨,感謝皇上的浩蕩皇恩。”
康熙微微點頭表示滿意,然後把目光轉向康親王,神情嚴肅地叮囑道:“康親王,如今宗室之中,你的地位最高。
常寧的冊封典禮這件事,就交給你來和禮部以及宗人府共同負責辦理吧。
一定要儘心儘力,不能有任何的疏忽和差錯。”
康親王雖然吃了個啞巴虧,連忙躬身施禮,應聲道:"請陛下放心,微臣定當竭儘全力,不負聖上重托。"
這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認可,然後方才鄭重地宣告退朝。
今日之康熙,心情愉悅至極,簡直可以說是欣喜若狂。
那魏裔介已有半載未曾上朝,此番上朝竟然憑借一件關於常寧晉封親王之事,成功地化解了康熙心中長久以來的糾結與困惑。
待退朝結束後,按照常理,康熙應當前往參加經筵日講,但他卻並未依循常規行事。
相反,他徑直奔向了太皇太後所居的慈寧宮。
一路上,康熙腳步匆匆,仿佛迫不及待要將自己滿心的歡喜分享給太皇太後。
“皇祖母….…皇祖母….…”還未踏入宮門,康熙便已扯起嗓子高聲呼喊起來。
此刻,太皇太後正端坐在佛像之前,虔誠地誦讀經文。
一旁的蘇麻喇姑見狀,急忙伸手拉住康熙,輕聲嗔怪道:“哎呀….…皇上怎可這般冒失…….”
康熙猛地回過神來,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有些失禮,連忙露出一絲尷尬的笑容,壓低聲音說道:“姑姑……今日實乃大喜之事啊…….”
說罷,他滿臉期待地望著蘇麻喇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