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聞言,這才重新站直身子,緩聲道:“皇上,這第三點就是將內三院改設為內閣大學士……”
“內三院改成內閣大學士?”康熙不禁失聲驚呼起來,臉上滿是詫異之情。
那麼這所謂的內三院究竟是什麼呢?
說起來呀,那還得追溯到天聰十年之時。
當時,皇太極以明朝製度為藍本,精心設立了國史院、內秘書院以及內弘文院這三大機構。
每個院中均設有一名大學士,可謂是各司其職。
其中,內國史院肩負著記錄和注解朝廷詔令、編纂實錄與史書、撰寫擬定郊外祭祀時所用的祝文、冊封詔書等重要事務;
而內秘書院則主要掌管對外交往的文書,以及皇帝下達的敕諭祭文等相關事宜;
至於內弘文院,則專注於對曆代人物行為事跡的善惡進行注釋,並承擔向皇帝經筵日講的重任。
其實說到底,這三個院不過是宮廷內部的一些文職部門罷了,其官員的品級相對較低。
正因如此,無論是朝堂之上的諸位大臣,還是那些位高權重的議政王們,都並未將過多的精力放在這三個機構的官職與具體工作上麵。
自然,就連康熙皇帝本人也曾未對這內三院之事予以深切的關注,畢竟它們所處理的多為瑣碎小事,並無重大事件發生。
此時,隻見魏裔介微微一笑,說道:“皇上啊,依臣之見,不妨對內三院的大學士頭銜加以改革,廣納一批深得皇上信任的賢才,讓他們專門負責皇上每日的經筵日講……”
康熙緩緩地從龍椅上站起身子,眉頭微皺,疑惑地問道:“朕每日的經筵日講?”
這位以好學著稱的帝王似乎對眼前的情況感到一絲困惑。
眾所周知,康熙皇帝對於知識的渴求猶如饑似渴,故而他日日都會召見陳廷敬、熊賜履等博學之士,讓他們為自己授課講學。
不僅如此,就連來自西方的傳教士南懷仁也時常入宮,教授他算學、天文學以及幾何學等諸多學問。
此時,一旁的魏裔介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微臣鬥膽舉個例子。好比說您可任命索額圖擔任保和殿大學士一職,並同時兼任戶部尚書之位。”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嗯,大學士兼任尚書,此乃可行之舉。”
見康熙已然領會,魏裔介趁熱打鐵繼續說道:“皇上不妨考慮讓所有的大學士皆兼任朝廷重要職務,而後借由每日為皇上授課之時,向您稟報各自的工作進展……”
話說到此處,魏裔介突然止住話頭,不再言語。
康熙聞聽此言,先是一愣,緊接著猛地拍案而起,激動之情溢於言表:“魏愛卿啊!真可謂是一語驚醒夢中人呐!”
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魏裔介渾身一顫,但他很快回過神來,略顯尷尬地笑了笑,試圖掩飾內心的惶恐。
而康熙則在這一刻恍然大悟,徹底洞悉了魏裔介的深意。
原來這位名叫魏裔介的大臣,竟然有著如此深遠的謀略和宏大的計劃。
他試圖借助一項看似不起眼、讓議政王們難以察覺的內三院改革舉措,來實現康熙帝渴望已久的建立內閣之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