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靜靜地站在這裡,神情肅穆,仿佛在等待著什麼重要的時刻。
魏裔介的眼中閃過一絲感動,他知道這些人都是來給他送行的。
他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聲音保持平靜:“諸位,多謝你們前來送行……”
陳廷敬走上前一步,輕聲說道:“魏大人,這些都是與您共事多年的同僚,聽聞您要離京,特意趕來為您送行。”
魏裔介微微點頭,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他吩咐道:“扶我下去。”
這下人小心翼翼地將他從轎子中抬出來,然後拿出一把躺椅,將他輕輕地放在椅子上。
魏裔介靠在躺椅上,感受著微風拂麵,心中感慨萬千。
他望著眼前的眾人,淚水情不自禁地流了下來。
他哽咽著說道:“諸位,感謝你們為我送行……”
對麵站著的數百人,聽到魏裔介的話,紛紛向他拱手行禮,齊聲說道:“魏大人一路平安。”
他們的聲音莊重而堅定,表達了對魏裔介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此刻,許多文人墨客也紛紛湧上前,他們手中拿著筆墨紙硯,準備為魏裔介作詩留念。
這些文人墨客們才華橫溢,他們用優美的詩句表達了對魏裔介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仆人們將這些文人墨客所作的詩一一記錄下來,以便帶回家中珍藏。
回到家中後,魏裔介將這些詩作整理成一個合集,並親自為之命名為《青門集》。
這個名字寓意著他即將離開京城,踏上新的征程,但他的心永遠不會忘記這片土地和這裡的人們。
魏裔介就此告彆朝堂,回歸故裡,再未踏足京城。
他一生清正廉潔,正直無私,不懼權貴,敢於直言進諫。
在仕途巔峰之際,他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急流勇退,在尚未衰老時便辭去官職。
晚年的他專注於著書立說,以文墨自娛,留下了眾多著作,包括《希賢錄》、《昆林論抄》、《古文欣賞集》、《陰符經注解》、《樗林偶筆》等上千卷作品,總稱為《兼濟堂文集》。
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的元旦,魏裔介親手書寫了一副對聯貼在門上:“烏頭宰相歸林下有十六年常思乾乾翼翼,白發書生慶青春七十一載寧忘戰戰驚驚”。
這副對聯表達了他對魏裔介的懷念。
同年四月,魏裔介因患上牙疾,在家中病逝,享年71歲。
康熙皇帝得知後,派遣使者攜帶白銀千兩前往吊唁,並賜予諡號“文毅”。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冬季,康熙帝玄燁在巡視陝西返回途中,曾駐留柏鄉閣老府。
此時,魏裔介已經離世十七年,但康熙帝依然懷念這位舊日的臣子。
這段故事展示了康熙帝對魏裔介的敬重和懷念之情,也體現了魏裔介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和影響力。
清雍正年間,魏裔介獲準入賢良祠,這無疑是對他一生忠誠奉獻的最高褒獎。
而在清乾隆元年1736年),朝廷派遣官員前往祭祀,彰顯了對這位名臣的敬重之情。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