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吳三桂究竟是如何發跡並成為雲南的平西王呢?
其實,吳三桂的先祖是徽州人,後來遷徙至高郵。
由於其祖父是商人,且在古代社會中,商人屬於賤籍,所以史書並未記載他的名字。
早年,吳三桂的祖父是一名馬販子,因此舉家遷往山海關外的中後所,即現在的“綏中”地區。
萬曆三十六年,吳三桂就在中後所出生。
他的祖父靠販賣馬匹積累了大量財富,到了吳三桂父親這一代時,家境已頗為殷實。
恰好在這個時候,後金和大明朝打得如火如荼,難解難分。
吳三桂的父親吳襄,憑借自己的力量招募士兵並組建軍隊,多次成功抵禦了後金的入侵。
當地的百姓們對他的功績讚不絕口,許多人對他表示欽佩和讚揚。
由於吳襄在抵抗後金方麵表現出色,因此受到了大明的封賞,成為了遼東的團練總兵,並隸屬於李成梁的管轄之下。
隨後,吳襄與祖大壽結下了姻親關係。
吳襄迎娶了祖大壽的妹妹,而祖大壽則娶了吳襄的妹妹。
所謂姑舅親,姑舅親。
這吳三桂是喊祖大壽舅舅呢?還是姑父呢?
隨著時間的推移,吳襄通過科舉考試獲得了武進士的稱號,官職逐漸升高,家族也日益壯大。
吳三桂在此後的日子裡,也順利考取了武舉人。
然而,袁崇煥被崇禎皇帝處死之後,後金軍加快了他們的進攻節奏。
吳襄帶領著幾百名士兵前往偵察後金軍的情況,但不幸的是,意外發生了。
原來,皇太極下達了命令,派遣數萬名士兵將這幾百名明軍包圍起來。
正在這時,站在城牆上的祖大壽和吳三桂注意到了城外發生的事情。
吳三桂心急如焚,想要立刻出城營救他的父親,但祖大壽堅決不同意。
他深知麵對數萬名敵人,這樣的冒險行動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然而,吳三桂無法忍受父親身處險境,決定帶領自己家中的二十名府兵悄悄打開城門,衝向敵陣。
皇太極對吳襄采取了包圍但不殺害的策略,明確下令要活捉他。
此時,吳三桂帶領著二十名士兵衝入敵軍陣營。
清軍士兵們不知所措,不敢輕易下手,因為他們接到了皇太極生擒吳襄的命令。
吳三桂目光敏銳地發現了一名清軍將領,他迅速騎上馬背,挽起弓箭,準確無誤地射中了這名將領。
被射中的將領從馬上墜落下來。
吳三桂緊接彎腰,準備砍斷這名將領的首級。
就在這時,那位將領出人意料地舉起手中的刀,刺向了吳三桂的鼻子。
吳三桂鼻梁上的鮮血如泉湧般噴出,染紅了他的臉龐。
但他卻毫不退縮,手起刀落,砍向那名將領的脖頸,將其首級斬落。
片刻之後,吳三桂殺至吳襄身前。
他單槍匹馬,背負著吳襄,一路衝破了數萬名敵軍的層層圍困,成功抵達城門之下。
祖大壽見狀喜出望外,急忙下令打開城門,歡迎他們入城。
自此以後,吳三桂單人救父的英勇事跡傳遍天下。
許多人紛紛上書請求皇帝對吳三桂予以嘉獎和表彰。
聰俊絕人。
孝聞九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