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劉茂遐走過來,輕輕地拿起吳三桂的奏折。
待看完後,他也不禁皺起眉頭,搖了搖頭道:"王爺,雖然這皇帝年紀尚小,但他能夠扳倒鼇拜,實力不容小覷啊!"
吳三桂聽後,長歎一口氣:"哎,是啊……沒想到這小皇帝如此陰險狡詐,竟然將我一軍。"
此刻的吳三桂感到萬般無奈,原本是他主動提出交權,以為康熙會挽留,沒想到康熙直接批準了。
如果放權,他實在不甘心;若不放權,則違背了康熙的旨意。
想到這裡,吳三桂氣得直搖頭,心裡暗暗罵道:“這個李天浴真是個蠢貨!我好不容易才得到的權力,怎麼可能輕易交出去?
他一個小小的巡撫,不做事卻能白拿俸祿,不是挺好的嗎?為什麼要多管閒事呢?”
劉玄初見吳三桂如此生氣,微微一笑,安慰道:“王爺,您先彆生氣。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我們需要想一個既能保住您的權力,又能讓朝廷信任的辦法。”
吳應熊也在一旁附和著點頭說道:“是啊,父王。現在我們必須找到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既不能失去兩省的朝政大權,又要讓朝廷相信我們沒有異心。否則,我們將會陷入被動局麵。”
吳三桂無奈地歎了口氣,看著劉玄初問道:“玄初,你可有什麼好主意?快給本王說說吧。”
而此時,吳三桂的謀士劉茂遐則看出了康熙此舉背後的深意。
他提醒吳三桂說:“王爺,康熙此舉看似簡單,實則暗藏玄機。
他這是在逼您表態,如果您不交權,恐怕會引起康熙的不滿;
但如果您交權,又擔心失去對雲貴地區的控製。”
吳三桂聽後,臉色變得陰沉起來。
他沉思片刻,然後說道:“茂遐所言甚是,看來這康熙並非等閒之輩。
不過,老夫在雲貴經營多年,豈能輕易將權力拱手相讓?”
劉茂遐究竟是什麼人物呢?且聽我細細道來。
這劉茂遐,字玄初,乃是四川人士,他可是明末清初吳三桂身邊極為重要的謀士。
起初,劉玄初是蜀王劉文秀的謀士,曾協助蜀王成功抵禦吳三桂的大軍入侵四川。
然而,後來他不幸遭人誣陷,走投無路之下隻得逃往吳三桂的營帳,成為其麾下的謀士。
吳三桂得此賢才,猶如劉備獲得了諸葛亮一般,欣喜若狂。
此後,吳三桂對劉玄初言聽計從,按照他的建議,從四川一路征戰至貴州,再至雲南。
在這十多年間,由於劉玄初的智謀過人,吳三桂一路高歌猛進,勢不可擋,最終奠定了西南地區的統治地位。
因此,吳三桂最為信賴之人,非劉玄初莫屬。
此時,劉玄初沉思片刻後說道:“事已至此,唯有一計可施!”
“哦?說來聽聽!”吳三桂一下子來了興致,打起十二分的精神。
劉玄初見狀,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自己的計劃,吳三桂聽得頻頻點頭表示讚同。
一旁的吳應熊聽後,心中暗自竊喜,覺得父親果然有遠見,能找到這樣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
他對劉玄初的主意讚不絕口,認為這是一個完美無缺的計策。
沒過多久,吳三桂決定召開一次雲貴地區的朝政會議。
在這次會議上,吳三桂高高在上,穩穩地坐在王位之上,展現出他的威嚴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