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下麵的四個人緊緊地盯著康熙的神情變化,隻見他的表情漸漸變得輕鬆愉快,最後竟然忍不住笑出聲來。
原來,這雲南巡撫李天浴的奏折與眾不同,引起了康熙的興趣。
李天浴認為,朝廷可以巧妙地利用這個機會,借助吳三桂主動請辭的力量來實現自己的目的。
既然吳三桂已經提出辭職請求,那麼朝廷應該順水推舟,批準他的請求。
這樣一來,關鍵問題就在於吳三桂是否願意交出權力。
如果吳三桂願意交權,那就說明他沒有反意,可以繼續留用;如果他不願意交權,那就證明他有反意,必須采取措施。
李天浴建議,皇上應以吏部的名義批準吳三桂交權,並觀察其後續行動。
“諸位,你們覺得李天浴這個人的意見怎麼樣?”康熙微笑著向眾人詢問道。
陳廷敬和明珠紛紛說道:“臣附議,這李天浴之言,便可以將吳三桂置於騎虎難下的局麵,而朝廷站在不敗之地的境界。”
熊賜履和索額圖二人,雖然不同意,但皇上心中早已經下定了決心。
他們也就不再說話了。
於是康熙就命吏部,下發聖旨。
且說這吳應熊和建寧公主,已經在這裡待了不少時日,按照規矩,他們也到了該返回京城的時候了。
這一天,吳應熊找到了吳三桂,對他說道:“父王,兒臣也是時候返京了。”
吳三桂聽後,臉上露出一絲不舍之情,歎了口氣道:“哎,你這一走,咱們又不知道何年才能再次相見了。”
吳應熊深知此去一彆,不知何時能再見父親一麵,於是他跪地向吳三桂磕了個頭,並誠懇地說道:“父親,兒臣知道您舍不得我離開,
但這是我們必須麵對的現實。
兒臣希望您在接下來的日子裡能夠收斂一些鋒芒,畢竟如今朝廷雖然信任您,
但那些嫉妒您、想要彈劾您的人也不在少數。”
吳應熊所說的確實是事實,吳三桂在雲貴地區,橫行霸道,仗著自己的權勢和地位,行事頗為張揚。
吳三桂點了點頭,表示接受兒子的建議:“好,父親會記住你的話。”
其實吳三桂心中明白,他並不想讓吳應熊回到京城。
但他也清楚,作為朝廷留在京城的人質,如果吳應熊不回京,那將引起朝廷的懷疑,甚至可能引發更多的麻煩。
因此,他隻能無奈地接受這個事實。
現在吳三桂手握重兵,麾下兵馬達數十萬人之多,但他並不想與朝廷徹底決裂,隻希望能夠安心在雲南這個地方生活下去,便已經感到滿足。
就在此時,吳應熊和公主向吳三桂辭彆,踏上了返回京城的路途。
不久之後,聖旨迅速傳至雲南,吳三桂接過聖旨,麵色瞬間變得陰沉起來。
當他打開吏部的回奏時,憤怒之情溢於言表,氣得他將茶杯和茶壺都狠狠地摔在了地上。
吏部表示:“平西王的確是過於勞累了,我們在雲南和貴州設有總督和巡撫,這些事務本應由他們負責管理。既然如此,就讓平西王好好休息調養身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