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立刻點頭示意,讓熊賜履進來。
熊賜履進入乾清宮後,恭敬地向康熙皇帝行禮,隨後康熙皇帝賜予他座位。
熊賜履上前一步,拱手道:“皇上,康熙九年的庶吉士入朝學習已經一年了,翰林院欲小考,不知皇上有何意見……”
“小考?”康熙不假思索的問道。
熊賜履點點頭:“不錯,考察一下學生這一年來學習的成果。”
康熙嗬嗬一笑:“好,李光地和陳夢雷這一年來學的如何?”
熊賜履想了想,隨後淡淡的說道:“若說才華,李光地可能是康熙九年中最好的,若說治學,陳夢雷更高一籌。”
熊賜履的意思很明顯,這李光地不僅學識高,而且在其他方麵也表現出色。
而陳夢雷雖然學問深厚,但在處理事務方麵則稍顯遜色。
康熙苦笑一聲:“朕當年初見李光地時,便知道此人能擔大任,至於陳夢雷嘛,確實不適合官場。”
康熙與他們兩人接觸頗多,對於他們的性格和才能有著深刻的了解。
其中,他對李光地頗為欣賞。
李光地善於察言觀色,這種能力可能受到了明珠的影響,但他也因此變得八麵玲瓏,能夠巧妙地應對各種情況。
相比之下,康熙並不太喜歡陳夢雷,因為他覺得這個人有些偏執,甚至有點執拗。
庶吉士的三年時光,宛如如今的碩士博士研究生階段,不僅可以深入學習治學之道,還能在官場中曆練,領略其中的是非曲折。
此時,熊賜履看著康熙說:“皇上,魏大人推薦的高士奇,看起來還不錯。”
康熙一聽,不禁拍了一下腦門,心想自己怎麼把這個人給忘了。
原來,自從魏裔介辭官後,高士奇便進入了太學國子監。
熊賜履發現了他的才華,想要讓他到翰林院學習。
然而,由於高士奇連舉人都未考取,無法直接進入翰林院。
於是,熊賜履趁此機會向康熙提議將其調入翰林院。
熊賜履見康熙似乎不記得高士奇,便開始解釋道:“皇上,那高士奇是魏裔介大人推薦的……”
“嗯,朕知道,隻不過最近忙於朝政,朕把此人給忘記了。”
熊賜履剛要說話,隻聽得康熙又說:“聽聞高士奇大才,這次庶吉士小考,讓高士奇也參加,如果考的好,就讓他入翰林院做一個庶吉士。”
康熙的這話,正中熊賜履的下懷。
熊賜履何許人也,是最喜歡人才的。
“嗻,那後天小考,臣會通知高士奇的。”熊賜履說完之後,就告退而去。
且說這庶吉士的小考,雖然是小,但也比較隆重。
二十七名庶吉士,都是康熙欽定的,因此這朝廷也比較重視。
熊賜履擔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張英李衛等大儒們,經常給他們上課教學。
這次聽到了小考,士子們也興奮起來了。
他們開始加倍努力地學習和準備,希望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每個人都懷著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積極投入到備考中。
而高士奇作為其中的一員,更是倍感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