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聞言,皆是一臉疑惑地將目光投向了高士奇。
的確,這雲南吳三桂之事極為隱秘,且高士奇此前從未涉足過官場,更是從未到過雲南那等偏遠之地。
他既與吳三桂的心腹胡國柱毫無交集,又不曾與吳三桂本人有過任何往來。
康熙聽到陳廷敬的問話後,也是心頭一震,隨即轉頭看向高士奇,滿臉狐疑地追問道:“是啊,高士奇,此事確實蹊蹺得很,你究竟是從何處得知這些消息的?”
麵對康熙和眾人質疑的目光,高士奇略顯尷尬地笑了笑,然後清了清嗓子,緩緩說道:“皇上,諸位大人,其實事情是這樣的......”
話說那高士奇的故鄉,有個名叫劉坤之人。
此人於順治十五年金榜題名,高中進士,之後承蒙皇恩浩蕩,被朝廷委以重任,派遣至雲南擔任同知一職。
一日,那胡國柱尋得劉坤,對其言道:“汝今在雲南為官,若想仕途順遂,須拜我為師,並將自身賣與吳三桂大人方可!”
劉坤聞聽此言,心中自是難以置信。
見劉坤不為所動,胡國柱遂從懷中掏出一大摞由眾多官員簽署的賣身契來。
細細觀之,其中竟有一份乃是馮蘇所簽。
尤為巧合的是,這馮蘇與劉坤皆來自浙江同鄉。
劉坤見狀,不禁將那馮蘇的賣身契內容牢牢銘記於心。
然而,劉坤生性剛正不阿,堅決不肯依從胡國柱所言。
其後不久,吳三桂知曉此事,勃然大怒,隨即將劉坤罷官免職。
不僅如此,吳三桂還上奏朝廷,誣陷劉坤不學無術、難堪大用。
無奈之下,劉坤隻得黯然返回浙江原籍。
此後,他索性放下官場之事,轉而做起了教書育人的先生。
而高士奇自小就與劉坤相識,劉坤也是父親的舊友,彼此交情匪淺。
前些年,高士奇因老父病故,回鄉操辦喪事之際,機緣巧合之下,得以再次與劉坤重逢相見。
話說這劉坤憶起往昔在雲南的種種經曆,那一件件一樁樁的舊事,令人感慨萬千、欷歔不已。
聞得此處,康熙方才恍然大悟。
原本還對吳三桂嗤之以鼻、加以嘲弄的他,此刻心情竟如墜冰窖般瞬間低落下來。
隻見康熙眉頭緊蹙,長歎一聲道:“哎!吳三桂這般行徑,實在是荒誕不經……”
言語之中滿含憤恨與惱怒之情,顯然已將吳三桂視為心頭大患。
高士奇本欲借此事當個笑料,好讓康熙開懷一笑,以舒緩其心境。
豈料事與願違,康熙非但未能展顏,反倒愈發鬱鬱寡歡起來。
不過,康熙到底是心思縝密之人,很快便洞察到了高士奇的良苦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