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聽完這番話後,陷入了久久的沉默之中。
或許是被東方朔的言辭所觸動,又或許是經過深思熟慮,最終他竟然出乎意料地赦免了那個殺鹿之人。
像這樣的事例,在當時可謂屢見不鮮。
正是憑借著東方朔能說會道、口若懸河的本領,以及犀利無比的言辭,他後來被尊奉為相聲行業的祖師爺。
就連索額圖也不禁感歎,稱高士奇就如同康熙皇帝身邊的東方朔一般。
正因如此,陳廷敬和明珠自然也是這般看法。
此刻,麵對盛怒之下的康熙皇帝,二人不約而同地將目光投向了高士奇,希望他能夠憑借自己的巧言善辯,勸說皇上息怒。
此時的高士奇眼中閃過一絲狡黠之光,他胸有成竹地說道:“皇上,既然這一局吳三桂已然勝出,然而咱們並非毫無還手之力。隻需您巧妙地反將一軍,定能扭轉乾坤,大獲全勝!”
聽到這話,康熙不禁眉頭微皺,麵露疑惑之色,追問道:“反將一軍?朕一時之間還真不知愛卿究竟想到了何種良策啊?”
隻見高士奇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神秘的笑容,緩緩開口道:“皇上,您想想看,這吳三桂不是心心念念著索要軍餉麼?
那咱們何不借著這個絕佳的契機,將駐守雲南的滿洲八旗兵召回,同時裁撤掉那些綠旗兵呢?
如此一來,既可節省軍費開支,又能削弱吳三桂的勢力,豈不是一箭雙雕之計?”
說到這裡,或許有人會問,這滿洲八旗兵究竟是何方神聖?
原來,這滿洲八旗兵乃是清朝的精銳之師,他們分布於全國各地,負責戍衛邊疆和維護國家安全。
而那綠旗兵又是怎樣一支部隊呢?
此事還要追溯到順治十六年之時。
當年,吳三桂與洪承疇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攻入雲南。麵對清軍的淩厲攻勢,南明大軍以及英勇善戰的李定國等人雖拚死抵抗,但無奈最終還是逐漸被逼退至雲南的滇西地區。
隨著戰事的發展,他們又不得不繼續撤退,一直退往遙遠的緬甸。
在此期間,洪承疇深知雲南地勢險要,地域廣袤無垠,絕非內地所能比擬。
於是,他便向朝廷上書奏報:“雲南山川險峻,幅員遼闊,實非腹裡之地可以相提並論。懇請聖上敕令議政王、貝勒、大臣們秘密商議,對於三路大兵應當如何分配兵力,分彆留下駐守為宜?”
順治十六年三月,議政王等提議從平西、平南、靖南三藩內“移一王駐鎮滇南”,最後順治帝決定以平西王吳三桂駐鎮雲南,並組建綠營兵。
定鼎雲南的吳三桂,收降了幾萬人的李定國等人的投降的士卒,改建為綠營兵。
因為他們的旗幟,不能與八旗相同,因此打著綠旗。
所以這支軍隊,也被稱為綠旗兵。
因為綠營兵的兵種繁多,且規製不同,所以這吳三桂到底有多少綠營兵,朝廷也不得而知。
可知綠旗兵,僅僅吳三桂上報的名單,就有四萬人。
如果能裁撤一部分綠旗兵,並調回滿人八旗駐防兵,這軍餉的開支,將會大大的減少。
就在這時,那高士奇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僅用一句話便讓康熙如夢初醒。
隻見康熙雙眼猛然亮起光芒,興奮地說道:“對啊!那吳三桂一直嚷嚷著索要巨額軍餉,可如今雲南局勢已然穩定,隻要實施裁軍之策,他必然無法再獅子大開口索要如此龐大數量的軍餉啦!”
然而,一旁的明珠卻不假思索地脫口而出道:“皇上,您想啊,如果我們直接下令讓吳三桂裁軍,他肯定不會乖乖答應的。所以,咱們必須得找到一個恰當合理、能讓人信服的借口才行呐。”
待明珠話音落下,康熙瞬間陷入了沉思之中,臉色也變得凝重起來。
的確如明珠所言,若是毫無緣由地命令吳三桂裁軍,他又怎會心甘情願地照做呢?
況且雲南地處偏遠,山高路遠,就算吳三桂真的陽奉陰違不肯裁軍,朝廷又該如何有效地監管呢?
一時之間,在場的眾人皆是愁眉緊鎖,絞儘腦汁地思考應對之策,但始終未能想出一個萬全之法來。
康熙更是眉頭緊蹙,冥思苦想著解決之道。
過了好一會兒,他突然展顏輕笑出聲:“陳廷敬,朕有一計。你立刻以戶部的名義向朕呈上一道奏折,就稱國庫實在難以承擔雲南駐軍所需的高額軍餉,因此提議裁減綠旗兵,從而節省下整整一百萬兩銀子的軍費開支。”
陳廷敬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但他那微皺的眉頭和疑惑的眼神卻暴露了內心的疑慮,忍不住開口問道:“皇上,此事事關重大,且涉及到了八旗兵,是否需要交付議政王一同商議呢?”
康熙嘴角輕揚,露出一抹淡淡的微笑,緩聲道:“愛卿所言極是,朕正有此意。明日早朝之時,便將此事提出來與諸位大臣共同商議。”
說罷,康熙稍稍轉動頭顱,目光落在了一旁的徐圓夢身上,沉聲道:“徐圓夢,你速去通知各位議政王,告知他們明日務必上朝,不得有誤,更不準以任何理由請假缺席。”
徐圓夢恭敬地應道:“遵旨!”隨後便轉身離去,執行皇命。
事實上,自從魏裔介淡出朝堂之後,議政王手中的實權已大不如前,幾近被架空。
正因如此,像康親王等一眾王爺,時常借故請假,不願上朝參政。
對於這些親王們的頻繁請假之舉,康熙心中自然明了他們的不滿情緒,但他並未動怒,每次都是微微一笑,然後爽快地批準他們的請求。
如今,這些親王們雖然權力遭到削弱,在朝堂之上的決策影響力也日益減小,但在關乎朝廷軍隊的重大事務方麵,他們仍保有一定程度的掌控權。
要知道,他們可皆是各旗之中能夠統領一方、獨當一麵的關鍵人物啊!
而這八旗所蘊含的強大勢力,即便是康熙皇帝本人,那也是絕對不能掉以輕心、輕易忽視的。
就在第二天清晨時分,天色尚暗,黎明前的夜色依然濃重得仿佛化不開的墨汁一般。
然而,諸位王爺卻已然邁著沉穩有力的步伐踏入了莊嚴肅穆的紫禁城。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