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連忙回答道:"回皇祖母,今天朝廷裡的事務沒有往日那般繁多,所以朕下朝也就早了一些。想著先來探望一下皇祖母,陪您聊聊天解解悶兒。"
說話間,康熙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那盆美麗的蘭花,似乎還沉浸在花朵的美妙之中。
“嗯,聽說你收回了吳三桂的大將軍印,這究竟是為何啊?”
這位太皇太後雖說早已表明不再過問朝政之事,但對於吳三桂這樣位高權重的藩王之重大事宜,卻仍是會有意或無意地向康熙問詢一番。
隻見康熙微微一笑,拱手作揖道:“啟稟皇祖母,此乃吳三桂他自行獻上之大將軍印……”
話未說完,便聽得太皇太後冷哼一聲,麵露不悅之色:
“哼……莫要以為老身我對此事一無所知!若不是你主動去討要,那吳三桂豈會心甘情願地上交大將軍印?”
康熙聞得此言,自知難以隱瞞,隻得賠著笑臉應道:
“皇祖母真是目光如炬、洞察秋毫啊!想那雲南貴州之地已然平定多年,可吳三桂卻依舊霸著大將軍印,遲遲不肯上交於朝廷……”
太皇太後聽後,再次冷笑一聲,語重心長地道:
“你呀,毛毛躁躁的性子何時才能改改?都已登基做了十年的皇帝,處理事情怎就不能深思熟慮些呢?”
康熙一聽太皇太後動怒了,趕忙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攙扶起她的胳膊,誠惶誠恐地說道:“孫兒知錯了,請皇祖母息怒,還望皇祖母能夠嚴加訓斥,指點孫兒一二……”
康熙認錯時的態度簡直好到令人驚歎不已,特彆是當麵對太皇太後的時候。
想當年,康熙年僅八歲便痛失父親,十歲之際又失去了母親。
每每提及此事,康熙總是感慨萬分地說道:“朕自小未曾有一日享受到父愛與母愛,亦從未有機會向雙親儘孝啊!”
不過好在,從康熙年幼之時起,一直都是由其祖母——太皇太後悉心照料長大的。
正因如此,康熙對這位慈祥的長輩懷有極其深厚的敬意和愛戴之情。
說起太皇太後,那可是曆經了五個朝代的風雲變幻之人。
她曾經陪伴著太宗皇帝走過風風雨雨,親手撫養過順治皇帝,如今更是含辛茹苦地養育了康熙。
故而,無論是育兒之道還是處理朝政之事,太皇太後皆是經驗豐富、深諳其中奧妙。
康熙對太皇太後的感情絕非簡單的懼怕,更多的是發自內心深處的敬重。
也正是由於這份敬重,每當康熙犯下過錯時,太皇太後從不姑息縱容,定會嚴加斥責。
實際上,在近些年來,尤其在成功扳倒權傾朝野的鼇拜之後,康熙逐漸變得有些飄飄然起來。
一方麵,正值青春年少的他難免心高氣傲;另一方麵,隨著他逐步削弱議政王們的權力,最終將整個大清朝的政權牢牢掌控於自己一人之手後,那種成就感使得他開始有些自我膨脹。
這康熙心中暗自思忖,覺得自己年紀尚輕,但已然取得這般非凡成就,足以與大漢時期的漢武帝以及大唐的唐太宗相媲美。
故而正值青春年華的康熙帝,眼下已將眾人皆不放在眼中,唯獨對其祖母太皇太後仍心懷敬畏之情。
隻見太皇太後由康熙小心翼翼地攙扶著,緩緩走到床邊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