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鄭重地點點頭,回應道:“索大人,您細想一下,這叛軍為何不在早些時候或者更晚些時候舉事,卻恰恰選擇在當今聖上欲行裁軍之際發難呢?”
正所謂一言點醒夢中人,康熙皇帝聞聽此言,猶如醍醐灌頂一般,心中頓時豁然開朗起來。
“沒錯,這場叛亂不過是個幌子罷了,吳三桂真正的目的在於出兵,其用心便是逃避裁軍……”
康熙怒不可遏地一拍麵前那雕著金龍的大案桌,震得桌上的筆墨紙硯都微微顫動起來。
站在下首的幾人皆被這突如其來的舉動嚇得渾身一抖,麵色瞬間變得蒼白如紙。
“皇上息怒啊……即便吳三桂是為了避免裁軍才興兵攻打所謂的叛軍,但此等大事,他為何不走加急奏報,卻單單通過兵部來傳遞消息呢?”
熊賜履壯著膽子向前一步,躬身行禮後開口問道。
雖說熊賜履乃是當世大儒,學富五車、滿腹經綸,但對於兵部這些事務,他著實知之甚少。
康熙聞言,嘴角微微上揚,露出一抹不易察覺的笑容,緩聲道:“熊愛卿,依你之見,如果采用加急奏報,需要多久才能送達京城?”
熊賜履略作思索,然後答道:“回皇上,若是一切順利,快馬加鞭的話,大約十五日便可抵京;但倘若途中遭遇些許變故,恐怕就得耗費二十日左右了。”
康熙點了點頭,接著追問道:“那麼,若是通過兵部呈遞奏折呢?”熊賜履不假思索地回答道:“至少需一月有餘!”
“嗯,果真是如此。吳三桂故意選擇以兵部的常規奏折上報朝廷,其意圖已然昭然若揭——無非就是妄圖拖延時間,壓根兒就沒有裁軍的打算!”
康熙雙眉緊蹙,眼中閃過一絲睿智之光,仿佛已經洞悉了吳三桂的所有陰謀詭計。
至此,他心中對於此事的種種疑惑終於迎刃而解,真相原來是這般簡單明了。
話說那吳三桂壓根兒就沒打算裁軍,他心裡跟明鏡似的,知道一旦裁了軍,自己的勢力必定會大大削弱。
於是乎,這老狐狸便想出一招妙計,打著出兵平叛的旗號,巧妙地避開了裁軍這個敏感話題,並向兵部呈上了奏折。
這邊廂,兵部收到吳三桂的奏折後,頓時傻了眼。
他們原本還想借著裁軍的由頭,下達裁軍令呢,這下可好,完全沒了借口。
麵對這種情況,兵部也隻能乾瞪眼,無可奈何。
朝堂之上,眾大臣默默地聽著事情的進展,一個個都低著頭不吭聲。
看到眾人這般模樣,康熙不禁長歎一口氣,憂心忡忡地說道:“唉!這吳三桂果然是技高一籌啊,朕真是拿他沒辦法……”
要說這康熙與吳三桂之間的明爭暗鬥,那可是一場接著一場,但每次都是康熙敗下陣來。
無論是想要收回地方行政權,還是調換巡撫官員,又或是收繳吳三桂手中的大印,乃至這次的裁軍之事,無一例外,全都被吳三桂輕輕鬆鬆地就給化解掉了。
真可謂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吳三桂耍起手段來,當真是讓人防不勝防啊!
俗話常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
此時此刻,康熙不由得想起了太皇太後之前對他的訓斥。
當時他還不以為然,覺得自己能夠掌控全局,現在想來,太皇太後所言極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