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話,甘文焜那雙眼睛直直地盯著吳三桂,同樣也是冷哼一聲回應道:“王爺,恕我直言,您覺得那些鄉勇和衙役能夠跟叛軍正麵交鋒嗎?人家叛軍手裡可是握有鳥槍火銃等精良武器的,再加上他們對當地地形熟稔於心……”
“啟稟平西王,兵部的八百裡加急到了......”
隨著侍衛的一聲通報,吳三桂點了點頭:“呈上來。”
侍衛小心翼翼的走到吳三桂的麵前,將加急信遞給了吳三桂。
檢查了兵部的封漆,以及加急信的完好,吳三桂在甘文焜的注視下,打開了書信。
看完書信之後,吳三桂嗬嗬一笑:“呃,咱們繼續。兵部沒什麼大事,小題大做的。”
此時此刻,吳三桂微微眯起雙眸,不著痕跡地向著身旁的劉玄初遞去一個眼色。
劉玄初見狀心領神會,緩緩踱步於寬敞的大廳之中,步履沉穩而又自信。
稍作停頓後,他清了清嗓子開口道:“平西王、甘總督,在下心中已有一計,此計一出,定能讓貴州的叛軍放下武器,化乾戈為玉帛,並心甘情願地返回各自的寨落。”
甘文焜聽聞此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之色,急忙拱手問道:“若真能不動刀兵便可平定這場叛亂,那自是再好不過!不知玄初先生究竟有何錦囊妙計?還望快快道來。”
甘文焜向來心懷仁慈,深知一旦動起兵刃,必然會造成無數傷亡。
無論是大清的士兵還是無辜的貴州百姓,都可能在戰火中遭受巨大痛苦和損失。
因此,他極力期望能夠避免這場血腥衝突的發生。
劉玄初先是朝著吳三桂深深作揖行禮,然後挺直身軀從容回答道:“平西王,若要平息此次叛亂,無需勞煩大軍出征,隻需我劉玄初孤身一人,僅憑這一張利嘴親赴叛軍營地即可。憑借我的三寸不爛之舌,定然能夠說服他們主動退兵。”
然而,吳三桂聞言卻瞬間臉色大變,露出一副驚慌失措的模樣,連忙伸手阻攔道:“萬萬不可啊,玄初!那些苗蠻之人不通曉孔孟之道,更是絲毫不知禮數為何物。您若是孤身涉險前去勸降,恐怕凶多吉少啊!”
說罷,他連連搖頭,滿臉都是對劉玄初安危的擔憂之情。
這甘文焜聽聞劉玄初所言之後,臉上瞬間浮現出驚愕之色,內心更是掀起了驚濤駭浪。
要知道,劉玄初在吳三桂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舉足輕重啊!
毫不誇張地說,其就如同劉備身邊智謀無雙的諸葛亮,又恰似朱元璋麾下神機妙算的劉伯溫一般重要。
劉玄初乃是吳三桂最為得力的左臂右膀,也是吳三桂至關重要的心腹謀士。
如今,他竟然打算以身涉險,獨自前往那充滿未知與危險的苗人地界,倘若稍有差池,出現什麼意外狀況,自己哪裡承擔得起這份沉甸甸的責任呢?
想到此處,甘文焜連忙開口勸解道:“是啊,玄初兄,那苗人的地盤向來神秘莫測,危機四伏,此番前去,恐怕難以安然無恙地全身而退啊!”
然而,麵對甘文焜的擔憂,劉玄初隻是無奈地長歎一聲,緩緩說道:
“唉……眼下雲南的戰事已然迫在眉睫,形勢十分緊張,咱們的大軍根本無法輕易調動。若是貴州這邊的叛亂不能迅速平定下去,等到朝廷追查起來,不僅平西王會受到責罰,就連甘總督您也難逃懲處啊!事已至此,為今之計,也唯有如此行事了。”
就在這時,一直坐在一旁沉默不語的胡國柱突然霍然起身,神色堅定地說道:“此計雖然極為凶險,但胡某甘願挺身而出,走上這一趟艱難之旅……”
話音未落,隻見劉玄初微微一笑,邁步走向胡國柱身前,伸手輕輕拍了拍他的肩膀,語重心長地說道:“駙馬爺,萬萬不可啊!貴州之地凶險異常,絕非等閒之輩所能應對。依我看,還是由我劉玄初親自前往更為妥當一些。”
“唉,玄初啊,你這話可就不對啦!你不過一介儒生而已,怎能跟我這樣身經百戰的武將相比呢?此次貴州之行,自然是非我莫屬啊!”
隻見胡國柱臉上掛著一抹令人心生厭惡的奸笑,那笑容仿佛隱藏著無數不為人知的陰謀詭計。
甘文焜聽到劉玄初稱呼眼前之人駙馬時,心中便已明了,此人若非胡國柱,定然就是夏國相了。
於是他拱手施禮,開口詢問道:“敢問這位究竟是胡國柱大人呢,還是夏國相大人呀?”
胡國柱見狀,微微揚起下巴,用一種略帶傲慢的口吻回答道:“甘總督,在下不才,乃是胡國柱!”說罷,還特意挺了挺胸膛,似乎想要展示自己的威風。
甘文焜聞聽此言,連忙再次抱拳作揖,說道:“哎呀呀,原來是胡大人呐!久仰久仰!今日得見尊容,實乃下官之榮幸啊!”
要知道,在這雲南之地,有那麼幾位人物可是如雷貫耳,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
而胡國柱和夏國相正是其中的翹楚,也都是吳三桂的女婿,所以甘文焜對他們也是早有耳聞。
當然雲南最重要的三個人,甘文焜在京城就已經很是了解了。
其一平西王吳三桂,掌控雲貴。
其二胡國柱,吳三桂的乘龍快婿,天下士大夫的老師。
其三劉玄初,吳三桂的心腹謀臣。
在踏上雲南這片神秘土地之前,甘文焜便對即將碰麵的這幾個人有所耳聞。
然而,當他親眼見到吳三桂身旁這二人如影隨形時,心中仍不免有些驚訝。
隻見那胡國柱咧著嘴嘿嘿一笑,露出一口參差不齊的黃牙,拱手說道:
“失禮失禮啊,甘總督莫要見怪!我胡國柱就是個大老粗,舞刀弄槍在行,吟詩作對可就一竅不通嘍!不過嘛,要說這嘴上功夫,胡某自認還算有點能耐。此次貴州之行,舍我其誰呀!”說完,還得意地揚了揚下巴。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