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雲貴兩地的叛亂由來已久,這些年來更是屢屢發生。
據《清史稿》所記載,差不多每隔兩年便會有那麼幾個寨落揭竿而起,掀起一陣反叛的浪潮。
而且,這些叛亂往往具有持續性強、規模較大等特點。
再加上當地多為崇山峻嶺,地勢險要複雜,對於朝廷的士兵們來說想要攻克這些地方實屬不易。
因此,當得知這次叛亂竟然能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被平定下來時,康熙自然會感到十分驚詫。
“回皇上的話,甘總督此番並未與叛軍正麵交鋒……”王吉貞的話語剛落,康熙便忍不住打斷道:“未曾交戰?這究竟是怎麼回事?”
說著,康熙滿臉狐疑地伸手接過奏折,並迅速展開仔細閱讀起來。
此時的康熙雙眉緊鎖,目光炯炯有神,仿佛要透過那份奏折看穿背後隱藏的真相一般。
他一邊翻閱著奏折中的文字,一邊喃喃自語道:“朕原本還以為這場平叛之戰將會異常艱苦,故而特意派遣你前往實地查看戰況。卻不曾想竟能這般輕而易舉地平息叛亂,莫非其中另有隱情或者陰謀詭計不成?”
說罷,康熙猛地抬起頭來,其目光猶如兩道火炬直直地射向麵前的王吉貞,似乎想要從對方的表情和反應中尋得一絲端倪。
王吉貞不敢有絲毫怠慢,連忙將整個事件的前因後果、詳細經過一五一十地向康熙稟報起來。
他講述得極為細致,甚至連叛軍僅僅索要十萬兩白銀後,便同意退回寨落這般細節都沒有遺漏。
聽完王吉貞的敘述,康熙不禁冷哼一聲,麵露不滿之色,說道:“雖說如此結局並非朕所期望,但好歹貴州之亂算是得以平息。那吳三桂倒也還算知曉分寸,竟派遣其女婿親赴叛軍營帳勸降……”
話未說完,康熙突然止住話語,再次打開那份奏折,逐字逐句地重新審視起來。
此時的王吉貞站在一旁,目光緊緊盯著康熙的麵龐,隻見皇帝陛下的臉色隨著閱讀奏折的進度而逐漸變得陰沉下來。
王吉貞心中暗自思忖,卻始終摸不透康熙此刻究竟作何想法。
時間仿佛凝固一般,過了許久,康熙才再次發出一聲冷哼:“王吉貞啊,據你所言,那胡國柱抵達叛軍所在地後,竟然短短一日之間便成功達成和談?”
王吉貞趕忙應聲道:“回皇上,千真萬確。微臣當時一直在總督府等候胡國柱大人歸來,的確就在一天之內,胡國柱大人已與叛軍首領順利完成和談。待甘總督將那十萬兩白銀送達之後,叛軍便率領人馬撤回他們原本的領地去了。”
由於實在弄不清康熙的意圖,王吉貞隻得又將此事原原本本地複述了一遍。
康熙微微頷首,表示已知曉情況,接著緩聲說道:“嗯,此次差事你辦得不錯,一路上想必也是舟車勞頓,頗為辛苦。暫且先退下歇息去吧。”
“嗻……”王吉貞恭恭敬敬地行了禮後,緩緩退出了房間。
此時的康熙皇帝正端坐在龍椅之上,手中拿著那份奏折,這已經是他第三次閱讀此份奏折了。
隻見他眉頭微皺,目光專注地逐字逐句研讀著,仿佛要從那密密麻麻的文字之中尋找到關鍵線索一般。
待細細讀完一遍之後,康熙心中已然有了自己的判斷和決定。
“來人呐!傳高士奇、陳廷敬、明珠、索額圖速速進宮覲見!”康熙猛地一甩衣袖,高聲吩咐道。
一旁伺候的小太監們聽到命令,不敢有絲毫怠慢,趕忙應諾一聲,便急匆匆地奔出宮殿去傳達旨意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不到兩刻鐘的工夫,在京城中執行公務的幾位大臣便已紛紛抵達了乾清宮。
他們一個個神色凝重,步伐匆匆,顯然都意識到此次召見非同小可。
進入宮殿後,眾人先是向康熙皇帝行過君臣之禮,然後垂首立於一旁,等待聖上發話。
康熙麵色陰沉如水,一言不發地掃視了一圈眼前的臣子們,隨後突然伸手將桌上的奏折用力地扔到了明珠麵前。
明珠見狀心頭一驚,但很快就恢複了鎮定。
他彎腰拾起地上的奏折,小心翼翼地展開,快速瀏覽了一下其中的內容。
然而就在他剛念完奏折之時,心中卻不禁有些茫然無措起來。
畢竟這段時間以來,他一直忙於兵部的其他事務,對於貴州地區的叛亂情況了解甚少。
而且他本人從未親自前往過貴州前線,自然對當地的實際戰況一無所知。
但儘管如此,明珠作為久經官場的老手,其思維反應速度堪稱迅捷無比。
僅僅片刻功夫,他便稍稍定了定神,開始在腦海中飛速思索應對之策。
“啟稟皇上,微臣認為此事存在諸多令人費解之處啊!
那叛軍竟然這般輕而易舉地就選擇了退兵,這其中必定暗藏玄機。
僅僅用區區十萬兩白銀便能將其打發走,實在難以讓人相信他們是誠心誠意地歸順投降。依微臣之見,他們此舉恐怕另有所謀呐!”
康熙皇帝微微頷首,表示認同,他那雙銳利的目光隨即轉向站在一旁的索額圖,輕聲問道:“索額圖,對於此事,你有何看法呢?”
隻見索額圖穩步走出隊列,他先是向康熙皇帝恭敬地行了一禮,然後才不緊不慢地說道:“回陛下,明珠大人所言甚是。微臣也覺得此事過於簡單草率了些。要知道,那叛軍向來狡黠多變,如今這麼快就決定罷兵休戰,著實有些不合常理呀!”
康熙皇帝聽完索額圖的話後,原本平和的眼神漸漸變得深沉而犀利起來,仿佛要透過眼前的重重迷霧看清事情的真相。
就在此時,一直沉默不語的陳廷敬也上前一步,拱手施禮道:
“皇上聖明啊!微臣覺得此事切不可輕信於表麵呈現出來的所謂和平景象。我們應當立刻加強對貴州地區的防守力量,增加兵員駐紮,以防備可能出現的變故。”
康熙皇帝聞聽此言,臉上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容,他轉頭看向最後還未發表意見的高士奇,笑嗬嗬地問道:
“高士奇,朕的三位愛卿都已各抒己見了,你就彆在那裡裝了!”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