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眾人議論紛紛之際,查如龍那堅毅的目光始終沒有離開過人群。
突然,他的視線定格在了一個人的身上。
隻見那人正對著他頻頻點頭,似乎在傳遞某種信息。
查如龍瞬間心領神會,微微地點了點頭作為回應。
緊接著,他的臉上竟然浮現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仿佛一切都已了然於胸。
然後,他緩緩地合上雙眼,等待著命運的裁決。
與此同時,北京城突然傳來一則驚人的消息——康熙帝決定裁撤三藩!
此訊一出,整個京城猶如炸開了鍋一般,街頭巷尾皆被人們的驚呼聲所淹沒。
而那個曾與查如龍眼神交彙之人,在得知這個消息後,心中更是暢快無比。
他難以抑製內心的喜悅之情,轉身匆匆忙忙地趕回自己的住處,想要將這個好消息儘快告知他人。
康熙已然下定決心要對三藩進行裁撤,這一決策猶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層浪。
接下來擺在眾人麵前的關鍵議題便是該如何具體實施裁撤行動,以及究竟應該裁撤多少人。
當日早朝結束後,康熙麵色凝重地單獨留下了議政王、六部尚書和內閣的核心成員們。
這些位高權重的大臣們深知此次會議的重要性,個個神情嚴肅。
由於時間緊迫且事情重大,中午時分,眾官員隻能在朝堂之上匆匆用些簡單的飯食果腹,便又馬不停蹄地投入到下午關於裁撤三藩事宜的深入討論之中。
在這場激烈的爭論中,意見明顯分為兩派。
以安親王、康親王、索額圖為首的多數官員堅決主張僅遷移藩王及其家眷即可,他們認為這樣既能削弱三藩勢力,又不至於引發太大的動蕩;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然而,明珠、高士奇、陳廷敬、莫洛、米思汗等人則力挺將三藩所屬全體官兵一並遷移。
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朝堂之上頓時充滿了緊張而激烈的辯論聲。
索額圖等人據理力爭道:
“自從吳三桂奉旨鎮守雲南以來,西南一帶可謂是風調雨順,百姓安居樂業。倘若此時貿然將其遷離,勢必要重新選派滿洲的總兵前往接替鎮守之職。
但新官上任,能否迅速熟悉當地情況並有效治理尚屬未知,稍有不慎恐會導致局勢不穩啊!”
這番言論一出,引得不少官員紛紛點頭附和。
這來來往往的兵丁們忙碌地穿梭著,再加上吳三桂那大規模的舉家遷移行動,毫無疑問,這一路上的各地軍民都將會承受巨大的壓力和負擔。
要知道,雲南可是個多民族聚居之地,而且這些民族大多都已向吳三桂表示了臣服之意。
如果此時貿然裁撤吳三桂所率領的大軍,那麼滿洲的那些總兵將領,恐怕很難在短期內有效地,掌控住整個雲貴地區的局勢。
然而,明珠等人卻持有不同的看法。
他們堅信,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多年,其背後的勢力盤根錯節、極為複雜。
若是僅僅將吳三桂一家進行遷移,那麼極有可能會再次催生出第二個“吳三桂”來興風作浪。
所以,唯有徹底鏟除吳三桂及其相關勢力的根基,才能夠真正地消除掉藩鎮割據這個隱患。
就這樣,雙方各執一詞,爭論不休,一直持續到天色完全黑透下來,依舊未能達成任何共識,也沒能商討出一個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