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微微眯起眼睛,目光深處不易察覺地閃過一絲狡黠的光芒,但很快便被他那看似和善的笑容所掩蓋。
隻見他輕笑著說道:“此事關乎重大啊,容本王再仔細斟酌一番才好。”
就在此時,站在吳三桂身旁的吳應麒向前邁出一步,對著兩位欽差恭敬地拱手施禮後,緩聲開口道:
“二位欽差大人有所不知,家父年事已高,而這雲南之地的事務又極為繁雜瑣碎,實在有太多的事情牽扯著父親的心呐!所以,還望二位能夠多多寬限一些時日。”
說完,吳應麒滿臉堆笑地看著兩位欽差。
吳三桂也隨聲附和著,依舊是一副笑嗬嗬的模樣,繼續說道:
“本王其實早就有心響應朝廷的旨意搬離此地啦,隻是嘛……這其中還有許多細節問題需要妥善處理呀!
畢竟要搬遷這麼多人可不是一件輕而易舉之事,而且究竟遷往何處,具體人數等等,這些可都得經過詳細商討方可定奪啊!所以呢,請二位暫且安心留在昆明,此間一切的花銷和應酬費用,皆由昆明府承擔便是。”
聽到吳三桂這番話,折爾肯略作思索後,終於還是鼓起勇氣將一直憋在心裡的話說了出來:
“既然如此,那下官便先謝過王爺了。此次前來雲南之前,皇上曾特意詢問下官關於王爺何時啟程,以及所需之物等情況。待回到京城之後,下官定會如實向朝廷稟報的。”
儘管話語說得較為委婉含蓄,但在場之人都能聽得出其中隱含的催促之意。
“折爾肯大人呐,您瞧瞧這事兒鬨得!如今皇上雖說已經批準了本王呈上的那道奏折,但後續諸多事宜可還沒個定論呢!
比如說這要搬到哪兒去呀?又該搬多少人過去呢?
再者所需的搬家費用究竟幾何啊?還有那銀兩夠不夠用哇?
另外像牛車、馬車、船隻啥的,數量是否足夠?最後連搬家的具體路線都尚未敲定!您說說看,這麼多事情不都得好好商量一番嘛!”
吳三桂一邊說著,一邊眉頭緊皺地看著折爾肯。
隻見折爾肯微微頷首,表示認同吳三桂所言:
“王爺說得極是。依著皇上之意,理應將王爺您連同家眷、手下官兵一並遷往山海關之外,並酌情予以安置。”
這番話語出口之時,折爾肯心中暗自思忖,其實這些原本都是康熙皇帝臨行之前交代給自己的底線,不到萬不得已之際,他著實不想輕易吐露出來。
畢竟以他對局勢的判斷,就憑如此這般條件,吳三桂斷無可能爽快應允。
到時候隻待吳三桂自行提出要求來,雙方再坐下來慢慢商談也就是了。
然而此時此刻,折爾肯權衡再三,最終還是決定先把這張底牌亮給吳三桂看看,也好借機探一探對方真實的想法和態度。
“嗯!山海關外安插?那不知究竟是盛京,亦或是遼陽啊?”吳三桂微皺著眉頭,目光緊盯著麵前之人,開口詢問道。
聽到吳三桂提到盛京二字,折爾肯不禁大吃了一驚。
這盛京可是滿清的陪都啊!且不說其重要性,單就那裡埋葬著太祖爺努爾哈赤,以及太宗皇帝皇太極等先皇的陵寢而言,便絕無可能讓吳三桂前去養老。
再者說了,吳三桂手握重兵,如果真讓他率領大軍奔赴盛京,那豈不是等同於造反麼?
就算當今聖上能夠應允此事,恐怕滿朝的文武大臣們也決然不會答應,更彆提那些位高權重的諸王貝勒們了。
想到此處,折爾肯隻覺得一陣寒意從脊梁骨上升起,額頭上甚至冒出了一層細汗。
就在這時,一旁的傅達禮卻突然嗬嗬一笑,打破了現場略顯緊張凝重的氛圍。
隻見他緩聲說道:“王爺您可真是愛開玩笑呀!盛京自然是萬萬不可能的啦。不過嘛,至於其他的地方……嘿嘿,王爺您心裡可有比較中意的去處?不妨說來聽聽。”
說罷,還衝著吳三桂眨了眨眼,臉上露出一抹意味深長的笑容來。
這一句話猶如春風拂麵一般,瞬間化解了方才的尷尬局麵。
吳三桂稍稍鬆了口氣,嘴角微微上揚,開始重新思考起自己可能的落腳之地。
而折爾肯則暗暗擦了一把冷汗,心中暗自慶幸傅達禮及時出麵解圍。
吳三桂臉上掛著淡淡的笑容,輕聲說道:
“本王一直覺得啊,當初世祖爺在世之時,賜予本王山海關外錦州那一地帶,著實是個明智之舉。要知道,本王麾下的眾多官兵將士,其中有不少人的故鄉便是錦州呢!他們戎馬一生,如今能夠榮歸故裡、安享晚年,豈不是一樁美事?”
聽到這話,折爾肯不禁瞪大了眼睛,滿臉驚愕之色,脫口而出道:“錦州?”
他心中暗自思忖,這錦州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乃是山海關的關鍵門戶所在。
無論是滿族人返回遼東老家,亦或是從遼東趕赴京城,都必須途經此地。
更要緊的是,從錦州出兵攻打山海關,距離不過才區區二三百裡而已,如果是精銳的快馬騎兵疾馳前行,隻需短短半日時間便可兵臨城下,簡直稱得上是朝發夕至!
倘若吳三桂真能率領其雄師悍將占據錦州,那不就等於死死扼住了大清國的咽喉要害麼?
如此一來,大清國勢必會陷入首尾難以兼顧的困境之中。
就在這時,一旁的傅達禮卻是微微一笑,從容不迫地開口說道:
“既然王爺對錦州一帶情有獨鐘,那麼依下官之見,不如咱們今日便趕緊向朝廷呈上奏章,詳細稟報此事。至於最終結果如何,且看朝廷那邊作何定奪吧。”
說罷,他朝著吳三桂微微拱手示意,仿佛一切儘在掌握之中。
吳三桂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道:
“甚好,隻是這錦州之地現今竟是如此荒蕪蒼涼,不知是否能有供我等一行人居住之所呢?此外,諸如田產、魚塘以及草場之類的產業,也希望欽差大人能夠如實呈報於聖上知曉啊。”
“那自然是應當的,既然平西王您有意遷往錦州,下官定會將此事原原本本地奏明聖上!”傅達禮趕忙應承下來,並接著說道。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