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傅達禮微微頷首,表示讚同道:
“大人所言極是!這朱國治其人不僅陰險狡詐、心狠手辣,更是貪得無厭,其貪汙成性可謂人儘皆知。想來皇上對此人的品性定然也是心知肚明的!
所以下官覺得,雖說與這人合作,暫且能夠信任於他幾分,但絕不可全然信賴!當然啦,某些事務倒也不妨交托於他去辦。”
折爾肯微微頷首,表示認同:
“嗯,你所言極是。不過吳三桂今日竟然如此獅子大開口,漫天要價,真不知皇上是否會應允啊!”
身為正史欽差,折爾肯心中不禁泛起一絲疑惑,實在難以理解傅達禮為何會輕易應下吳三桂所提出的苛刻條件。
隻見傅達禮猛地一拍自己的腦門,恍然驚叫道:
“哎呀呀,瞧我這記性,險些將此事忘卻!下官得趕快草擬一份折子呈交聖上才行,萬一一時疏忽忘記了吳三桂所說之話,出現任何疏漏之處可就糟糕透頂啦!”
話音未落,他便立刻行動起來。
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堂堂正史欽差折爾肯竟主動為傅達禮研磨起墨來。
傅達禮倒也毫不客氣,大大方方地展開奏折,提筆蘸墨,行雲流水般地書寫起吳三桂的種種要求,同時詳細記錄下他們抵達雲南後所經曆的林林總總之事。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大約過了一個多時辰之久,傅達禮終於完成了這份冗長的折子。
此時的折爾肯早已困倦不堪,坐在桌旁昏昏欲睡,雙手無力地支撐著下巴,腦袋不時地往下點去。
“折爾肯大人……”傅達禮輕聲呼喚道,生怕驚嚇到這位已經進入夢鄉邊緣的欽差大臣。
“呃……呃……哈哈……”折爾肯臉上露出一絲尷尬之色,仿佛剛剛從某種思緒中回過神來一般。
傅達禮稍稍定了定神,然後開口說道:“大人,煩請您過目一下下官所撰寫的這份折子……”
折爾肯緩緩地站起身來,邁著略顯沉重的步伐朝著傅達禮的座位走去。
待走到近前,折爾肯俯身仔細查看起那份奏折來。
隻見那奏折乃是以滿文書寫而成,字跡工整而清晰。
要知道,這可是康熙皇帝特意交代下來的規矩——但凡涉及到機密之事的奏折,都務必使用滿文書寫方可。
不僅如此,在這些滿文之中,還間或夾雜著康熙皇帝特彆要求添加的一部分內容。
如此這般安排,一來能夠有效防止奏折被他人窺見其中的內容;二來也能起到一定程度的防偽作用。
不得不承認,康熙皇帝在保密工作方麵確實下足了功夫,著實是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精心研究之後才做出的決定啊!
“大人,不知下官是否有所遺漏之處呢?”傅達禮一臉關切地問道。
折爾肯微微搖了搖頭,表示道:“並無遺漏,便是如此呈報上去即可。依我之見,事不宜遲,應當即刻將此奏折發往京城才好。”
然而,傅達禮卻皺起眉頭,不無擔憂地反問道:“隻是眼下這個時候,咱們恐怕難以出城吧?畢竟如今這昆明城內局勢複雜多變,城門把控想必極為嚴格,想要順利出去怕是不太容易啊!”
折爾肯嗬嗬一笑:“今日已經跟吳三桂言明了,夜裡會發庭寄,想必沒有人敢阻攔。”
傅達禮點點頭,將奏折裝了了起來。
北京城。
自康熙皇帝毅然決然地宣布裁撤三藩之後,整個京城頓時陷入了一片喧囂與沸騰之中。
無論是繁華的大街還是幽靜的小巷,亦或是熙攘的酒館和忙碌的客棧,百姓們無一不在熱烈地議論著這一震撼人心的大事。
想那不久之前,因罪大惡極而被處以淩遲極刑的查如龍,儘管他已身首異處,卻依然在前明的那些遺老遺少當中廣受推崇與讚譽。
然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則是吳三桂這個曾背叛大明的大漢奸,即便如今麵臨被撤藩的境遇,居然還能安然無恙地保住其榮華富貴,這怎能不讓人們感到憤懣難平呢?
尤為值得一提的是,近些日子以來,京城中湧入了大批來自各地的外地客商。
這些人終日流連於各個酒肆之間,且毫不避諱他們想要探聽有關三藩裁撤相關消息的意圖。
麵對如此局麵,朝廷上下自然也都跟著忙得不可開交。
從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本人,到朝中六部的諸位大臣;從位高權重的議政王,再到學富五車的翰林院士子們,大家全都投入到了這場,關乎國家穩定與發展的三藩裁撤安置事務當中。
甚至就連每日清晨的早朝時分,康熙皇帝都會親自過問此事的進展情況。
待到夜幕降臨,身為總指揮的明珠大人更是需要親自入宮,向聖上稟報當日所完成的各項工作細節。
隻見明珠畢恭畢敬地跪在禦前,輕聲說道:“皇上……事情便是這般情形……”
“嗯……遼東地域廣袤無垠,幅員遼闊得很。待到那時,定要讓那三位藩王各自分開,切不可讓他們湊到一處去,尤其是那些身經百戰的將士們,更是萬萬不能將其聚集起來啊……”
康熙雙手負於身後,微微眯起雙眸,凝視著遠方,若有所思地喃喃自語道。
“皇上聖明……隻不過……”站在一旁的大臣小心翼翼地開口,聲音略微有些遲疑。
“隻不過什麼?吞吞吐吐像什麼樣兒!”康熙麵色一沉,冷哼一聲,不耐煩地催促道,“快說!彆這般婆婆媽媽的!”
“回皇上,近日京城突然湧入了大量的客商,微臣經過一番探查,發現這些人似乎皆是衝著打探各種消息而來的!”明珠趕忙躬身行禮,如實稟報。
“哦?打探消息的?”康熙聞言,不禁眉頭微皺,麵露驚訝之色,追問道,“竟有如此之多的人前來打探消息?到底來了多少人?”
“依微臣所見,粗略估計約摸有三四百人之眾……”明珠不敢怠慢,連忙回答道。
“三四百人?這可不是個小數目啊!可曾查清楚他們究竟來自何方何地?”康熙目光如炬,緊緊盯著明珠,滿是疑惑與警覺。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