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既然咱們已然做出了決斷,那依微臣之見,不妨先給王輔臣、耿精忠、尚可喜以及孫延齡等各修書一封,稍作試探,也好摸清楚他們的態度和意向。”
劉玄初微微躬身,言辭懇切地再次進言道。
吳三桂聞言,略作思索後點了點頭,表示讚同道:
“嗯,玄初所言甚是!此外,還有那陝西的張勇、台灣的鄭經、四川巡撫羅森、提督鄭蛟麟、總兵官譚弘、吳之茂等人,也都需一一寄去書信試探一番才行啊。”
說罷,吳三桂眼神冷冷的看向劉玄初。
“遵命!”劉玄初領命後,緩緩坐下身子,取過筆墨紙硯,開始埋頭認真地給眾人書寫起信件來。
吳三桂內心其實尚未完全下定最後的決心,一方麵他還未下令將其子吳應熊從京城召回;另一方麵對於劉玄初所提出的計策,他也並未明確表示應允。
正因如此,是否大軍渡過黃河之後,關於正式宣布起義這件大事,一直被擱置著未能定奪。
這幾日裡,吳三桂心中著實有些煩悶與糾結。
然而,一想到自己所謀劃的宏圖偉業,他還是強打起精神,決定親自帶領一隊人馬,對整個軍營進行一次全麵細致的巡視。
劉玄初神色凝重地私自找到了胡國柱,壓低聲音道:“胡大人,想必您心裡跟明鏡兒似的,咱們王爺如今已被康熙逼至絕路,起兵反抗之事已然迫在眉睫、難以避免!”
胡國柱微微頷首,表示認同,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之色,應道:
“劉先生所言極是啊!這起兵之念興許就在須臾之間,或許便是下月,亦或是明天呐!”
他心中暗自思忖著,常言道亂世出英雄,自己文韜武略皆備,既能領軍作戰,又深受吳三桂信賴。
更何況自家媳婦乃是吳三桂的親生女,一旦吳三桂能奪取天下,那自己少說也能撈個王爺當當。
想到此處,胡國柱不禁心潮澎湃起來。
這時,隻見劉玄初稍稍向前一步,拱手言道:“胡大人,在下有一番肺腑之言,尚望胡大人能夠審慎思量。”
胡國柱趕忙回禮道:“劉先生但說無妨!”
他對劉玄初向來敬重有加,但凡劉玄初所說之話,他大都會虛心聽取。
劉玄初深吸一口氣,緩聲道:
“胡大人,世子吳應熊現今仍滯留京城,在下著實放心不下啊。依在下之見,還望胡大人能暗中派遣得力人手,想方設法將世子安全帶出京城,若是能讓世子順利返回雲南,那就再好不過了。”
劉玄初說完,衝著胡國柱深施一禮。
“世子……”胡國柱聽到吳應熊這個名字後,臉上露出一絲猶豫之色。
他微微皺起眉頭,緩緩說道:“王爺說過,世子一定會安然無恙的。”
然而,站在一旁的劉玄初卻冷冷地笑了一聲。
“哼!世子隻要還留在京城,王爺就始終被束縛著。誠然,世子眼下也許會平安無事,若王爺真的起兵了,倘若康熙氣急敗壞起來,誰能保證他不會痛下殺手,將世子處決掉呢?這種事情,誰敢斷言其結果如何?”
劉玄初的話語如同寒風一般,吹得胡國柱心頭一顫。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