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這詩句緩緩脫口而出,梁清標原本平淡的麵容瞬間起了變化,先是滿臉驚愕之色,仿佛聽到了什麼不可思議之事;緊接著,他的眉頭微微皺起,臉上漸漸浮現出一抹淡淡的憂愁,似有千般思緒湧上心頭。
待到整首詩吟誦完畢,梁清標沉默片刻之後,終於忍不住開口問道:“這首詩……不知閣下究竟是從何處聽聞而來?”
言語之間,語氣雖然還算平靜,但那微微顫抖的聲音還是出賣了他內心的波瀾起伏。
金光見狀,又是嗬嗬一笑,然後不慌不忙地回答道:
“在下不過是區區一介草民罷了,自然沒有什麼大能耐。隻是曾經有幸與河南的袁賦諶先生結為密友,而這詩正是袁賦諶先生親口所言。據他所說啊,這天底下清正廉潔之官員,若論首屈一指者,非梁清標大人您莫屬呀!”
話說這一首詩,竟是那梁清標於河南之時所作。
想當初,他流落到河南時,遭遇了人生中的一大困境——身上攜帶的錢財竟不翼而飛!
無奈之下,隻得被迫過上了四處流浪的生活。
就在那時,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
河南睢州今睢縣)人士袁賦諶在一次偶然外出的時候,無意間瞥見了那麵容憔悴、落魄不堪的梁清標。
袁賦諶心生憐憫之情,不僅慷慨地贈予他食物以充饑果腹,更是熱情地與之交談起來。
兩人相談甚歡,仿佛一見如故。
梁清標對袁賦諶的善舉感激涕零,心中湧動著無儘的謝意。
於是乎,他揮毫潑墨,寫下了一首飽含深情的詩作,並將它鄭重其事地贈送給了袁賦諶,以此來表達自己內心深處那份無法言表的感激之意。
然而,故事並未就此結束。袁賦諶見梁清標才華橫溢,卻因囊中羞澀而難以實現自己赴京考取功名的夢想,便毫不猶豫地拿出一筆不菲的銀兩,資助梁清標踏上前往京城的征程。
這份情誼,如同冬日裡的暖陽,溫暖了梁清標的心房。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
待到梁清標終於金榜題名,入朝為官之後,他始終沒有忘記袁賦諶曾經給予過自己的幫助和支持。
儘管身處官場繁忙,但他依然與袁賦諶保持著頻繁的書信往來,彼此分享著生活中的點點滴滴。
且說這袁賦諶,出身名門望族。
他的祖父乃大名鼎鼎的明朝兵部尚書袁可立,父親則是赫赫有名的書畫鑒賞家袁樞。
他的兄長袁賦誠也是官運亨通,曾擔任多地的知縣和巡撫之職。
不過,袁賦諶本人卻無意涉足仕途,一心癡迷於書畫藝術。
憑借著自身卓越的天賦和不懈的努力,他在河南一帶聲名鵲起,成為了備受矚目的書畫名家。
梁清標竟然親自為袁賦諶作詩,而金光又深知此事,由此可見,袁賦諶和金光之間的關係定然非同一般,想必他們乃是親密無間的好友。
既是有著袁賦諶這麼一層深厚的情麵在,梁清標即便心中有所不願,怕是也不得不賣這個人情了。
隻聽得梁清標朗聲道:“原來如此啊,那不妨就請金先生移步至我的驛館一同喝杯茶吧!”
說罷,他便微笑著將金光迎入了驛館之中,並轉頭向身後的隨從吩咐道:“快去準備一些廣州本地特產的涼茶來。”
不一會兒功夫,隨從們便手腳麻利地將茶水備好,放置在了二人麵前的桌子上。
此時,驛館內彌漫著陣陣清幽的茶香,然而,儘管茶香四溢,氛圍卻顯得有些許微妙起來。
隻見金光緩緩地端起茶杯,先是輕輕地嗅了嗅那淡雅的香氣,然後小心翼翼地抿了一小口,嘴角隨即揚起一抹笑意,讚道:
“欽差大人呐,這廣州的涼茶果然名不虛傳,不僅口感清爽宜人,而且具有清熱解暑之功效,實在是太適合此地炎熱潮濕的氣候啦。不知大人您是否已經適應了這裡的環境呢?”
梁清標聞言,臉上露出一絲淡淡的笑容,回應道:“金先生過獎了。本官雖然剛剛抵達廣州不久,但對於此地獨特的風土人情倒是頗有興致。不過嘛……”
說到此處,他稍稍頓了一頓,目光直直地看向金光,接著問道:“不知金先生今日專程來訪,到底所為何事呢?”
金光放下茶杯,神色漸漸嚴肅起來:“欽差大人,明人不說暗話。今日前來,實則是為了平南王的家事,也是為廣州的百姓請命。”
梁清標眉頭微皺,道:“哦?此話怎講?”
金光歎了口氣,道:“大人想必也知道,平南王年事已高,早已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回鄉養老。然而,皇上雖準了王爺的奏折,卻不準世子尚之孝承襲王位,還要他們父子一同返回遼東。此舉不僅令王爺心寒,更讓廣州百姓惶恐不安。”
梁清標沉吟片刻,道:“皇上此舉,自有深意。藩王之事,關乎朝廷大局,非我等臣子可以妄議。”
金光微微一笑,道:“大人所言極是。然而,廣州百姓多年來受平南王庇佑,早已習慣了安穩日子。如今王爺若離去,廣州難免陷入動蕩。大人身為欽差,肩負朝廷使命,想必也不願看到廣州陷入混亂吧?”
梁清標目光一閃,道:“金先生的意思是?”
金光正色道:“大人若能向朝廷進言,準許世子尚之孝承襲王位,留鎮廣州,不僅可保廣州安寧,更能彰顯朝廷的仁德之心。此事若成,廣州百姓必感念大人的恩德。”
梁清標沉默片刻,緩緩道:“金先生所言,本官心中明白。然而,朝廷決策非我一人之力可以左右,況且皇上已經讓梁某帶著旨意,督促平南王啟程啊。”
“哎......欽差大人此言差矣,您若以催促平南王啟程,以為會見得到平南王之麵嗎?”金光冷冷的問道。
梁清標聞言,眉頭微微一挑,眼中閃過一絲冷意,但語氣依舊平靜:“金先生此言何意?莫非平南王有意抗旨不遵?”
喜歡康熙正史請大家收藏:()康熙正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